Posted on 2009-01-08 14:59
非洲小白臉 閱讀(181)
評論(0) 編輯 收藏
native2ascii的命令行的命名格式:
native2ascii -[options] [inputfile [outputfile]]
說明:
-[options]:表示命令開關,有兩個選項可供選擇
-reverse:將Unicode編碼轉為本地或者指定編碼,不指定編碼情況下,將轉為本地編碼。
-encoding encoding_name:轉換為指定編碼,encoding_name為編碼名稱。
[inputfile [outputfile]]
inputfile:表示輸入文件全名。
outputfile:輸出文件名。如果缺少此參數,將輸出到控制臺。
首先將JDK的bin目錄加入系統變量path。在盤下建立一個test目錄,在test目錄里建立一個zh.txt文件,文件內容為:“熔巖”,打開“命令行提示符”,并進入C:\test目錄下。下面就可以按照說明一步一步來操作,注意觀察其中編碼的變化。
A:將zh.txt轉換為Unicode編碼,輸出文件到u.txt
native2ascii zh.txt u.txt
打開u.txt,內容為“\u7194\u5ca9”。
B:將zh.txt轉換為Unicode編碼,輸出到控制臺
C:\test>native2ascii zh.txt
\u7194\u5ca9
可以看到,控制臺輸出了“\u7194\u5ca9”。
C:將zh.txt轉換為ISO8859-1編碼,輸出文件到i.txt
native2ascii -encoding ISO8859-1 zh.txt i.txt
打開i.txt文件,內容為“\u00c8\u00db\u00d1\u00d2”。
D:將u.txt轉換為本地編碼,輸出到文件u_nv.txt
native2ascii -reverse u.txt u_nv.txt
打開u_nv.txt文件,內容為“熔巖”。
E:將u.txt轉換為本地編碼,輸出到控制臺
C:\test>native2ascii -reverse u.txt
熔巖
可以看到,控制臺輸出了“熔巖”。
F:將i.txt轉換為本地編碼,輸出到i_nv.txt
native2ascii -reverse i.txt i_nv.txt
打開i_nv.txt文件,內容為“\u00c8\u00db\u00d1\u00d2”。發現轉碼前后完全一樣的。也就是說,等于沒有轉,或者說思想糊涂,對命名沒有理解。
G:將i.txt轉換為GBK編碼,輸出到i_gbk.txt
native2ascii -reverse -encoding GBK i.txt i_gbk.txt
打開i_gbk.txt文件,內容為“\u00c8\u00db\u00d1\u00d2”。發現轉碼前后完全一樣的。也就是說,等于沒有轉,或者說思想糊涂,對命名沒有理解。
H:將u_nv.txt轉碼到本地編碼GBK,輸出到控制臺
C:\test>native2ascii -reverse -encoding ISO8859-1 i.txt
熔巖
從這個結果看,目標達到到了,編碼i.txt為ISO8859-1,轉為本地編碼后內容為“熔巖”。從這里應該意識到,native2ascii -reverse命令中-encoding指定的編碼為源文件的編碼格式。而在native2ascii 命令中-encoding指定的編碼為(生成的)目標文件的編碼格式。這一點非常的重要!切記!!
JDK自帶的native2ascii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