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06-09-30 11:37
my 閱讀(226)
評論(0) 編輯 收藏
談歷史:
我對萬歷十五年某日發生什么不感興趣。國內能提出真命題、在歷史里找真素材學者太少了
談四書五經:
儒學研究者說,中國社會強調中庸,以和為貴,不聲張利潤,不主張暴力。如果他們稍微去了解一下社會現實,就會發現,現實中并沒有他們臆想的祥和、以和為貴。他們稱為傳統的學者,坐在社科院或者北大的辦公室里,看看報紙喝喝茶
談一個典型的中國人的一輩子是不幸福的
小時候必須無條件地聽父母親的話;年輕時最能花錢卻沒錢花;等到真正有錢的中年,又四世同堂,要負擔父母、孩子的生活;老了以后也是很不幸的,如果有兩三個孩子,在贍養父母上,可能會互相推諉
談偽善
國內有些學者,以研究受到某個領導的贊成、批示為最高學術成就。參加學術活動時,在大屏幕上打出某某領導做了何批示
談國有大企業上市
中石化、中行、工行上市不會帶動任何創業精神、或是創新精神。中國股市產生的不是像分眾傳媒、百度這樣的民營財富故事,更多是靠坐莊致富的故事
談西部失學兒童
他們的目標,不是今天到北京,明天去海外,而是今天能吃飽,明天還能吃飽。這些循環的、周期化的悲劇,一代又一代。他們的出路在哪里?
談當下中國
如果教科書不從根本上改變,危險便是中國社會的常態。我們要勇于承認,我們經常被教科書上的那些錯誤分析框架、錯誤理論蒙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