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要從廢話回歸我的工碩論文了。
說了半天對存儲虛擬化的看法,回來還是要落實到論文上頭來。
基于我個人的判斷,底層存儲硬件發展一定是IP化,存儲空間最后對用戶來說就是一個虛擬的配額(Quatos)了,類似于gmail提供的所謂超大空間一
樣,對于用戶或者業務系統而言,它不需要操心存儲夠不夠,因為它要做的就是提出需求,也就是所謂的配額需求,剩下就不要操心了。
IP SAN利用高帶寬的IP網絡環境,利用iSCSI協議提供了一個高速訪問遠端存儲空間的技術實現,但是還是偏底層,對于用戶來說,還是受了具體的硬件規格限制。
而我的設計就是想利用P2P技術來搞一個相對高層的協議,實現一種配額性的分布式存儲管理,用戶只需要知道自己需要多少空間,而不需要操心到底有多少空間
可以用,而且也不需要操心數據具體保存在什么地方。這類似于gmail的實現,只不過我把設計的應用范圍縮小到一個所謂的企業內部,搞一個分布式的文件系
統,從而為用戶提供一個虛擬的數據交換空間。用戶可以利用這個空間快速和安全地交換文件,從而避免了使用U盤、qq傳文件等比較慢,而且沒有組織的文件共
享形式。
當然,我的論文本身跟存儲虛擬化還沒什么關系,只不過,順便把我對存儲虛擬化的看法和未來發展談了談。
posted on 2008-02-14 14:01
J2EE 閱讀(426)
評論(0) 編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