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奔一族
??? 時報綜合報道 隨著天仙妹妹、后舍男孩、非常真人、二月丫頭等網絡紅人的迅速躥紅,一個年齡介于20~30歲的全新族群浮出水面——奔奔族,吸引著網媒的關注和公眾的眼球。連日來,一則題為《奔奔族(1975~1985年出生的人)——中國社會壓力最大、最水深火熱的族群》的帖子引爆各大網站論壇等社區,奔奔族被稱為“當前中國社會中最重要的青春力量”,他們一路嚎叫地奔跑在事業的道路上;同時他們又是中國社會壓力最大的族群,身處于房價高、車價高、醫療費用高的“三高時代”,時刻承受著壓力,愛自我渲泄表達對現實抗爭!
取代布波族成“新人類”
其實,“奔奔族”是現在網上最流行的名詞,而此前現代城市最“時髦”的族群卻是布波族(英文為Bobos)。布波族是布爾喬亞(Bourgeois)和波希米亞(Bohemia)的縮寫組合詞,來自一本翻譯引進的書《天堂中的布波族》,布爾喬亞和波希米亞這兩種完全不同性質,甚至相互沖突的社會階層混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自相矛盾的“布波族”。布波族既講究物質層面的精致化享樂(講究所謂的“質感”),又標榜生活方式的自由不羈和浪漫主義風度。大陸上的布波族完全是個先被虛構、后被制造而出的“種族”,它是西方生活方式在發展中國家的一個簡陋投影。
而在今天,奔奔族迅速走紅網絡,取而代之成為現代城市最“時髦”的族群。他們甘當草根、為網絡而生,他們玩命工作,痛快享樂,卻由于承受巨大壓力,不得不提前預支享受生活,他們特立獨行張揚自我,卻容易在香煙加可樂中得到滿足。網友taidou2004說,奔奔族是出生于1975至1985年之間,雖然充滿爛漫幻想,但與已經打拼多年、事業有成的布波族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奔奔族自身青春的護照。他們對布波族的所謂小資情調嗤之以鼻,嚴重鄙視布波族“豬鼻子插大蔥——裝象”的面具化生活,穿著打扮不追求所謂體面、身份的名牌,而是追求休閑、適合自己的,對于布波族渾身上下名牌伺候的原則,奔奔族譏諷是“就知道花冤枉錢的傻冒”。
壓力逼迫走極端出名
同時,奔奔族的自我張揚還是對現狀的不滿意,他們被房奴生活壓得喘不過氣,只能在網上發帖發泄。網友taidou2004說,更為重要的是,愛情是奔奔族心中永遠的痛!女奔奔族夢想白馬王子的浪漫,男奔奔族夢想著白雪公主的溫柔,但銅臭味粉碎了奔奔族的幻想,面對超級現實的只認績優股的MM,男奔奔族只能望洋興嘆!但是,自視甚高的奔奔族不希望“將就”,寧缺毋濫、一個人同樣精彩的觀點彌漫他們憂傷的心靈,愛情的貶值、一夜情泛濫讓很多奔奔族隱隱作痛,這也是社會上出現大批剩男、剩女的根本原因。面對空前的社會壓力,奔奔族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想法自然空前強烈。因此,聰明的奔奔族選擇先名后利的成功模式,從超女到芙蓉姐姐、從天仙妹妹到后舍男孩、從二月丫頭到非常真人,成功模式都是先炒做知名度然后狂收MONEY,特別是奔奔族善于利用網絡的草根優勢,靠脫露、惡搞等迅速成名。
網友sisimiss0277對此不贊同。她說,不是女士們不愿意陪奔奔族打拼,而是他們沒有給機會,由于自尊心太強,只在女性面前表現好的一面,寧愿自己承擔痛苦,一旦面對失敗就對感情喪失信心,還說是為了女性好。結果,奔奔族在愛情長跑中遇“銅臭狙擊”時,沒有人傾聽的苦痛和哽咽,只能用煙頭宣泄淚水、在迪廳收拾破碎的心,在網上玩游戲發帖發泄不滿情緒,信仰缺失、精神沙漠化已經是奔奔族無法回避的問題。“從女人角度來說,我真不知道是感激還是氣憤,有時候信心比男人所給的物質更讓女士們有堅守愛情的理由。”
奔奔族呼吁社會公平
但是,奔奔族把問題的根源歸結于社會缺乏公平的競爭環境。他們說,雖然人生下來是平等的,且先天人和人的智力、家庭背景、出生地自然資源等差異是無法選擇,但后天的起點是可以選擇的,可是由于社會沒有造就一個公平的環境,權力、貪污等惡性循環不斷充斥著現實,政府沒有營造公平的環境。
據介紹,香港現在的中產階層年齡在40歲到50歲左右,很多也是來自住在公屋的家庭,父母是藍領工人,家里并不富裕,但他們通過接受高等教育,靠自己的工作改變一代人的生活,主要原因就是香港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充滿了機會,且對每個人來說是公平的。
但是,現在奔奔族缺乏信心,是由于他們看不到機會,看不到公平的起點和過程,壟斷和貪污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產生著不公平。自稱“奔奔族”的博主畢建科說,其實,許多人對于公平的理解不夠全面,認為公平相等于平均。其實奔奔族需要的公平是通過制度的建立體現出來的公平競爭環境,沒有權力優勢,沒有人為制造的障礙,每個人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獲取機會。但是,正是由于現代社會尚未形成這樣的公平制度,所謂的效率自然而然只是短視,很快就會被社會產生的矛盾所淹沒。袁炯賢
網友列舉奔奔族七大特征
1 草根是標簽
草根是網絡時代最拉風的詞匯,即使名人也自稱草根以表達自己與大伙打成一片的愿望。奔奔族對所謂的名牌大學學歷不齒,“海龜派成為海帶”是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笑話。
2 為網絡而生
網絡是奔奔族最重要的DNA,依靠網絡聯絡朋友、戀愛、找興趣愛好者,事業上靠閃亮的創意和激情,催生無數的奔奔族網絡財富新貴,其成功背后離不開風險投資的背影。
3 玩命和享樂
奔奔族是典型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雙面夏娃,現實的壓力讓他們不得不在事業上使出渾身解數,高薪、發展空間成為奔奔族最關注的焦點。事業上的巨大壓力導致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致使出現“過勞死”,因此他們高度重視健康,是健身、FB的鐵桿狂熱分子。?
4 壓力“面試”
奔奔族所處在臭名昭著的三高時代:房價高、車價高、醫療費用高。要想享受生活必須要頂住三座大山的“壓力面試”,職場經驗的匱乏、人際關系的處理和麻煩、腰包的脹脹癟癟,讓奔奔族體驗到奔跑中的酸甜苦辣和人情世故。
5 財務法則
奔奔族除少數依托網絡迅速完成原始積累外,絕大部分仍然在處于“在路上”的事業長跑階段,雖然荷包不夠豐滿,但靈光的腦袋不是吃素的,信用卡讓奔奔族能夠提前享受物質生活,互相刷卡曲線提現、甚至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投資基金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6 愛張揚自我
特立獨行、張揚自我是奔奔族深入骨髓的性格特質,惡搞、整蠱、利用博客展示自我成為奔奔族揚名的終極武器。他們自視甚高,理想遭遇現實挫折而破碎時,勇于拾起破碎的心繼續奔跑,繼續高舉著叛逆、張揚、自由的大旗一路嚎叫。
7 香煙加可樂
奔奔族愛香煙加可樂,重視自己的感受,奉行“I am what I am!”的信條,穿著打扮追求休閑、
追求“只買對的,不買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