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寫有過一篇關于eclipse的體積越來越大的感慨,在今天看到eclipse 3.3M6發布的介紹,這樣的感慨又一次冒了出來。功能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大,甚至有無所不能的架勢,但同時以一個巨無霸的體形呈現,這讓我聯想到航空母航。最近有報到說中國要建航母了,但沒有確切消息,到是找到一些分析中國暫不建航母的原因:不具備全面防御的能力、怕引起周邊的政治影響。作為一個工具軟件,無所謂政治影響,但自身的軟肋不是一個可以忽視的問題。壘卵是會很壯觀,但也是越來越危險!
eclipse作為開源的軟件,使用群體規模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數值。獲取這個軟件是接受這個軟件的第一步,記得最早使用的eclipse才20多兆,相比當時的jbuilder9的100多兆,真是一個小兒課,三下兩下就從網上拽了下來,而現在的eclipse,跟當年的jbuilder體積一樣,雖然現在的網絡環境比以前好很多,但100多兆,還是要等半天時間才能看到東西,稍不耐煩一點的,就取消下載,也失從談使用了。耐心一些的,把eclipse拽了下來,運行一會兒一些小東西,還不錯,有點飄飄上向的感覺了,但運行一段時間,或者運行大一點的項目,就發現機子開始怠工,cpu占用率、內存使用都高漲不下,唯一可做的事情是拿杯咖啡等機子喘過氣來,這個時候的感受是“誰用誰知道”,此時的無奈可產生多種選擇的機會,結果如何,只是看選擇和放棄的評分點誰更高了。
小而精,是集約型經濟發展的特點,借鑒到eclipse中,應該使eclipse更光更亮。首先,非核心必要的東西全部剝離,專注于可擴展的平臺(需要的什么樣的插件,用戶自己去加,誰都不傻),提升運行性能,減少資源占用(用少量的錢辦很多事,誰都會爽),如此,把份內的事做好,再有功夫,就幫助、指導插件的開發但不要把插件位置擺得比eclipse的還高,那就喧賓爭主了。
不過,慨嘆eclipse基金會的贊助者多有對應的插件在eclipse項目中。另:在使用eclipse過程中,發現很多插件使用的資源有重復,不知有沒有規劃對插件使用的資源作統一管理的機制,這樣做就是一個盡量抑制eclipse變得象鯨魚的簡單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