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的工作是緊點好還是松點好?
對個人的影響
有人說緊點好,理由是可以從中學到東西,這是一種壓力驅動式的學習方式;也有人說松點好,可以有大把的時間去閑逛、打醬油。前一種人至少是上進的、積極的,只是興許是由于教育體制和軟件大環境的原因,已經失去了許多主動性,非得要環境逼迫的壓力下才能去學習、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其實,大部分剛畢業的程序員都屬于前一種,他們至少是努力著去提升自己,設法去寫出好的代碼,有一種追求卓越的愿望。但是,我們從來的教育都是這樣,喂食——吃食,喂食——吃食……到了大學,喂食的情況少了,于是頹廢、墮落的人就多了,素質教育和體驗教育沒有跟上節拍,真正要實施的時候發現,學生基礎、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與領導的理念太不兼容,于是實施只能停留在概念上。
后一種人則要令人傷心得多。打醬油的人大有人在,他們已經沒有了銳氣,沒有了動力,很想混到一個舒服的崗位上,或者做一份安逸的工作。其實這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本身無可厚非,只是從大多數人所理解的“優秀的程序員”的角度上來說,無疑是不甚合格的。
不容忽視的一件事是,對于一個足夠優秀的程序員,即便你給予很少的工作量、不盡細致的工作目標,他依然能夠自發地工作、學習,這是一種高度自我管理的工作方式。這樣的程序員并不多,但是這樣的人,無疑是有足夠熱情、足夠意志力的,他們的未來并不會因當前不適合的環境受到太大影響,換言之,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
我的一位親戚在這次高考中“沒發揮好,比正常水平少了四十分”(絕大多數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沒發揮好 :) )一樣,問我,還要復讀不?我說,如果你想混個文憑,那么,盡管去讀吧,我相信你明年可以考得很不錯;但是如果你想有所作為,何必在乎那四十分呢?你的復讀,浪費的是你一年的時光,給你帶來了額外的、長達一年的枯燥的痛苦,也許你損失的將遠遠大于你得到的。
從軟件的本質來說,創造性的工作,始終應該給予最寬松的氛圍。只有在寬松的氛圍下,思維的潛能才能得到最大的釋放。國內的軟件環境被兩種人搞壞了:一種是無良的企業主,他們依仗畢業生的誠惶誠恐的心態、廉價的勞動力,拼命壓榨員工,甚至把維護公司利益宣揚得如何地偉大和光榮,但是對于程序員的人文關懷則忽視不見;第二種人正是廣大自怨自艾的“碼農”,工作量大了抱怨沒前途,工作枯燥了抱怨沒技術含量,工作領域自己不熟悉了抱怨被公司忽悠了……只是生活并不總隨人愿,不蟄伏、不適應、不改進(畢竟沒有事物是完美的,事實上,在一定程度下的“忍”是很好的辦法,去獲取那些積極的因素,比如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增加豐富的閱歷),而是無休止的抱怨,甚至連離職的勇氣都沒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是程序員中最令人心痛的群體。
在《浪潮之巔》中數次提到,美國的IT領域為何能夠如此蓬勃發展,反壟斷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反壟斷法使得IBM、Inter等各領域內的巨頭,不得不養著自己的競爭對手,這些競爭對手尚不足以威脅到自己的生存,但是限于壟斷的紅線,又不能輕易地收購、打壓它們,事實上,最終它們幫助這些IT巨頭一道培養出這個領域市場來,并且持續逼迫著它們始終堅持技術進步。同理,倘若中國沒有那么多人,勞動力沒有那么廉價,是不是會有助于軟件行業的進步?起碼,更多的東西需要機器、程序去完成,而不是人力的介入,這就是一個促進科技發展的正面因素。
—————————————————————————————————————-
對團隊建設的影響
團隊的工作,無疑是團隊文化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當然我堅持的一個觀點是,無論是哪種文化,核心永遠是“人”,而不是工作、流程、歷史)。舉例來說,很難想象,在一個成天壓榨之上、工作昏天黑地的團隊中,能有寬松的氛圍。
我經歷過一個壓榨員工極其兇猛的公司,平均每天的工作可能已經超過了十小時,周末單休、經常通宵。我屬于臉皮比較厚的員工,“下班了完成工作就回家”這樣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事情對于很多人來說竟然成為了奢望:
- “別人都在工作,你好意思走啊你?”
- “你那么早回家,工作不飽滿!”
- “你還是留下來,陪大家一起,我們要像一個團隊嘛,年輕人吃點苦有好處。”
剛開始我聽到這樣的話還火冒三丈(有類似經歷的請舉手!),后來我逐漸明白,這是一種病態的團隊氛圍,這并非特定是誰的過錯,但是當工作壓力大到一定程度時,比績效變成了比時間、比態度、比可憐,團隊成員的理性的思維極大地受到影響,團隊的氛圍徹底被這樣的多數人同化了。
最終許多人(包括我在內)離開了這支團隊,我很喜歡里面的每一個人,大部分人對我都很好,但是也許是過于繁重的工作壓力(也許不是,我只是推測,也有可能是無良領導的因素,或者是公司的文化使然),讓團隊成員感受到的人文關懷少得可憐。
在團隊文化的建設上,團隊經理不應當成為一個約束者,而應當成為一個引導者,自己少去下結論、做判斷,而是讓大家去完成這樣的事情。團隊的文化應當有一定的包容性,這樣的環境是有助于培育不同風格的“人”的。
—————————————————————————————————————-
對項目的影響
看了許多敏捷實踐、管理措施,我越發覺得,倘若項目交付壓力過大,這樣交付的問題,是任何方法論是都無法解決的。這是很簡單的原理,但是很多公司領導并不清楚這一點,以為只要采取了什么牛逼的實踐,只要保證了流程的質量,開動員會、喝壯士酒、寫軍令狀,就可以在變態的項目中拼搏出一個好的結果來。
我參與過一個瘋狂的項目,交付壓力大到無能為力的情形下,采取不要文檔、不要過程、甚至不要正規的測試——全luo奔的開發過程。這看起來荒唐無比的事情,確是當時做出的一個正確決定,實乃無奈之舉。
反過來,如果項目過于稀疏,對于培養程序員的成就感,亦不是一件好事。這些年,越來越多地聽到一個詞——“節奏”,古人文武之道就已講究一張一弛,我等工程商人,更不能違背規律行事。
文章系本人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