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別人的評價,往往會在別人的逢迎夸獎中作出錯誤的決定,也會在別人的口誅筆伐中潰不成軍。
人如果太介意別人會怎么想,就會壓抑自己的想法和創意。壓抑會產生心理病變,會令你失去調適的能力,特別是緊要關頭,需要作出決定性的響應時,會像發不動的汽車,令你有行不得也得行的慨嘆。
我觀察人的適應能力發現,越是在意別人的觀感,越會對自己沒有信心;越在意別人怎么想,越容易使自己的缺點變成嚴重負擔。我知道,人必須了解別人會怎么想,那是人際互動,彼此同理,交流情誼的基本心理過程,缺乏它,人會變得剛愎自用,少一點知人的靈嗅。但如果你太介意別人的想法,就會失去伸展自我的機會,那么這個心結將成為壓抑創意和破壞健康的元兇。
美國已逝的科學奇才費曼曾經說過一段自己的故事。他的妻子(他昵稱她貓咪)一向很開朗,總有玩不完的花招,增添生活中不少情趣,在朋友中傳為佳話。費曼在普林斯頓時,有一天接到一盒妻子寄來的鉛筆,上面接著金色的字:“理查親親!我愛你。貓咪。”
費曼覺得這禮物是很好,但是按上一句親昵的話,如果跟教授朋友討論問題,忘在別人桌子上,別人會怎么想呢?他不好意思用這些筆。可是當時物質缺乏,舍不得浪費,所以刮掉一枝鉛筆上的字來用。
第二天上午,費曼又收到一封妻子寄來的信,一開頭就寫著:“想把鉛筆上的名字刮掉嗎?這算什么?你難道不以擁有我的愛為榮嗎?”然后是大寫字體寫著:“你管別人怎么想。”這段話大大感動了費曼,后來他寫了一本書,記述著他們的感情、生活軼事和他自己在科學上的重大突破,就用“你管別人怎么想”當書名。
作為一位咨詢工作者,我很早就注意到:在意別人的評價,往往會在別人的逢迎夸獎中作出錯誤的決定,也會在別人的口誅筆伐中潰不成軍。這樣的人無法堅持自己的卓見和判斷。不過,更嚴重的是,太在意別人怎么想的人,心理壓力總是很大。他每天面對著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的壓力,總覺得別人時時刻刻都在注意自己的缺點或疏失。這使得一個人覺得退縮,失去積極主動的活力,當然連他的創意和主動性都會喪失。
這種畏縮是學習得來的,許多師長和父母經常對孩子說:“羞羞臉!你看別人會怎么想!”次數多了,就會養成孩子畏首畏尾的習慣。尤其在日常言行上,稍不恰當,就以別人會笑話來壓抑孩子、批判孩子,部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困擾。你只能就事實去告知孩了不當之點,要求他改進,或幫助他建立新行為,但不能拿別人來批判他,而造成屈辱。
有一位兒童,他經常張著大嘴巴。父母親覺得不好看,就常常指責他:“你這模樣,別人都會笑話你的!”這孩子來作咨詢時,不留神還是張著日,但卻因為長期被批評壓抑而造成交友困難和懼學癥來尋求協助。另外有一個孩子,因為父母親常指責他功課不好,在親戚朋友面前毫不留情地數落他,以致不敢會見親友。
有一次,一位年輕人來找我咨詢:他患有口吃,尤其在眾人面前說話,舌頭更是打結。他回憶說,“我在初中時說話稍有口吃,老師要我多練習,所以常要我上臺講話。我越是在意口吃,口吃就越嚴重。現在我在一家公司擔任行銷工作,常常為口吃而憂惱。上個星期,我向老板作演示文稿,簡直說不出話來,羞死了。”經過仔細了解,確定他不是生理因素,于是我說:
“你這個毛病我也沒辦法,除非你各實當位口吃的推銷員。”我接著仔細為他說明:
“要接受自己口吃的現實,毫無畏懼地表現自己是一位口吃的推銷員,然后培養一些你在業務工作上的優點,例如熱忱、信用、關懷等,把它結合成你的特殊性和個體。讓許多人知道你,在商界里反而能引起別人對你的矚目,化缺點為助力”我為他仔細解釋,目的是要構建一個全新的態度:他不再介意別人對他的看法。
他開始學習接納自己;坦然表現自己是一位有價值的口吃推銷員。他不再為口吃而煩心,口吃這件事就再也不構成障礙。經過幾個月,口吃的狀況真的紓緩下來。
人有一種矛盾意向,你越怕的事它就越成為困擾。反之你處之泰然,把它表現出來給別人去看看它有多厲害,卻反而減輕對癥狀。由此可知,越怕陽痿的人,越是勃不起來;越是處之泰然的,也就越不會產生毛病。越想隱藏自己的弱點,就越會構成焦慮和緊張,而強化了癥狀和困擾。
我們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父母和師長當然要指正孩子的過錯,但不能因錯誤而羞辱他。我們應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從而建立他的信心,不要處處挑剔其缺點,令其懼怕畏縮,更而造成心理上的困擾。請注意!了解別人會怎么想是正確的,但如果太在意別人怎么想,就會產生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