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bn8ez"></rt>
<label id="bn8ez"></label>

  • <span id="bn8ez"></span>

    <label id="bn8ez"><meter id="bn8ez"></meter></label>

    Jack Jiang

    我的最新工程MobileIMSDK:http://git.oschina.net/jackjiang/MobileIMSDK
    posts - 494, comments - 13, trackbacks - 0, articles - 1

    本文由微信技術團隊仇弈彬分享,原題“微信海量數據查詢如何從1000ms降到100ms?”,本文進行了內容修訂和排版優化。

    1、引言

    微信的多維指標監控平臺,具備自定義維度、指標的監控能力,主要服務于用戶自定義監控。作為框架級監控的補充,它承載著聚合前 45億/min、4萬億/天的數據量。

    當前,針對數據層的查詢請求也達到了峰值 40萬/min,3億/天。較大的查詢請求使得數據查詢遇到了性能瓶頸:查詢平均耗時 > 1000ms,失敗率居高不下。

    針對大數據量帶來的查詢性能問題,微信團隊對數據層查詢接口進行了針對性的優化,將平均查詢速度從1000ms+優化到了100ms級別。本文為各位分享優化過程,希望對你有用!

     
     

    技術交流:

    - 移動端IM開發入門文章:《新手入門一篇就夠:從零開發移動端IM

    - 開源IM框架源碼:https://github.com/JackJiang2011/MobileIMSDK備用地址點此

    (本文已同步發布于:http://www.52im.net/thread-4629-1-1.html

    2、技術背景

    微信多維指標監控平臺(以下簡稱多維監控),是具備靈活的數據上報方式、提供維度交叉分析的實時監控平臺。

    在這里,最核心的概念是“協議”、“維度”與“指標”。

    例如:如果想要對某個【省份】、【城市】、【運營商】的接口【錯誤碼】進行監控,監控目標是統計接口的【平均耗時】和【上報量】。在這里,省份、城市、運營商、錯誤碼,這些描述監控目標屬性的可枚舉字段稱之為“維度”,而【上報量】、【平均耗時】等依賴“聚合計算”結果的數據值,稱之為“指標”。而承載這些指標和維度的數據表,叫做“協議”。

    多維監控對外提供 2 種 API:

    1)維度枚舉查詢:用于查詢某一段時間內,一個或多個維度的排列組合以及其對應的指標值。它反映的是各維度分布“總量”的概念,可以“聚合”,也可以“展開”,或者固定維度對其它維度進行“下鉆”。數據可以直接生成柱狀圖、餅圖等。

    2)時間序列查詢:用于查詢某些維度條件在某個時間范圍的指標值序列。可以展示為一個時序曲線圖,橫坐標為時間,縱坐標為指標值。

    然而,不管是用戶還是團隊自己使用多維監控平臺的時候,都能感受到明顯的卡頓。主要表現在看監控圖像或者是查看監控曲線,都會經過長時間的數據加載。

    團隊意識到:這是數據量上升必然帶來的瓶頸。

    目前:多維監控平臺已經接入了數千張協議表,每張表的特點都不同。維度組合、指標量、上報量也不同。針對大量數據的實時聚合以及 OLAP 分析,數據層的性能瓶頸越發明顯,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

    于是這讓團隊人員不由得開始思考:難道要一直放任它慢下去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此,微信團隊針對數據層的查詢進行了優化。

    3、優化分析1:用戶查詢行為分析

    要優化,首先需要了解用戶的查詢習慣,這里的用戶包含了頁面用戶和異常檢測服務。

    于是微信團隊盡可能多地上報用戶使用多維監控平臺的習慣,包括但不限于:常用的查詢類型、每個協議表的查詢維度和查詢指標、查詢量、失敗量、耗時數據等。

    在分析了用戶的查詢習慣后,有了以下發現:

    1)時間序列查詢占比 99% 以上:

    出現如此懸殊的比例可能是因為:調用一次維度枚舉,即可獲取所關心的各個維度。

    但是針對每個維度組合值,無論是頁面還是異常檢測都會在查詢維度對應的多條時間序列曲線中,從而出現「時間序列查詢」比例遠遠高于「維度枚舉查詢」。

    2)針對1天前的查詢占比約 90%:

    出現這個現象可能是因為每個頁面數據都會帶上幾天前的數據對比來展示。異常檢測模塊每次會對比大約 7 天數據的曲線,造成了對大量的非實時數據進行查詢。

    4、優化分析2:數據層架構

    分析完用戶習慣,再看下目前的數據層架構。

    多維監控底層的數據存儲/查詢引擎選擇了 Apache-Druid 作為數據聚合、存儲的引擎,Druid 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分布式 OLAP 數據存儲引擎,它的特點主要在于出色的預聚合能力和高效的并發查詢能力。

    它的大致架構如圖:

    具體解釋就是:

    5、優化分析3:為什么查詢會慢

    查詢慢的核心原因,經微信團隊分析如下:

    1)協議數據分片存儲的數據片段為 2-4h 的數據,每個 Peon 節點消費回來的數據會存儲在一個獨立分片。

    2)假設異常檢測獲取 7 * 24h 的數據,協議一共有 3 個 Peon 節點負責消費,數據分片量級為 12*3*7 = 252,意味著將會產生 252次 數據分片 I/O。

    3)在時間跨度較大時、MiddleManager、Historical 處理查詢容易超時,Broker 內存消耗較高。

    4)部分協議維度字段非常復雜,維度排列組合極大(>100w),在處理此類協議的查詢時,性能就會很差。

    6、優化實踐1:拆分子查詢請求

    根據上面的分析,團隊確定了初步的優化方向:

    • 1)減少單 Broker 的大跨度時間查詢;
    • 2)減少 Druid 的 Segments I/O 次數;
    • 3)減少 Segments 的大小。

    在這個方案中,每個查詢都會被拆解為更細粒度的“子查詢”請求。例如連續查詢 7 天的時間序列,會被自動拆解為 7 個 1天的時間序列查詢,分發到多個 Broker,此時可以利用多個 Broker 來進行并發查詢,減少單個 Broker 的查詢負載,提升整體性能。

    但是這個方案并沒有解決 Segments I/O 過多的問題,所以需要在這里引入一層緩存。

    7、優化實踐2:拆分子查詢請求+Redis Cache

    7.1概述

    這個方案相較于 v1,增加了為每個子查詢請求維護了一個結果緩存,存儲在 Redis 中(如下圖所示)。

    假設獲取 7*24h 的數據,Peon 節點個數為 3,如果命中緩存,只會產生 3 次 Druid 的 Segments I/O (最近的 30min)數據,相較幾百次 Segments I/O 會大幅減少。

    接下來看下具體方法。

    7.2時間序列子查詢設計

    針對時間序列的子查詢,子查詢按照「天」來分解,整個子查詢的緩存也是按照天來聚合的。

    以一個查詢為例:

    {

        "biz_id": 1, // 查詢協議表ID:1

        "formula": "avg_cost_time", // 查詢公式:求平均

        "keys": [

            // 查詢條件:維度xxx_id=3

            {"field": "xxx_id", "relation": "eq", "value": "3"}

        ],

        "start_time": "2020-04-15 13:23", // 查詢起始時間

        "end_time": "2020-04-17 12:00"http:// 查詢結束時間

    }

    其中 biz_id、 formula,、keys 了每個查詢的基本條件。但每個查詢各不相同,不是這次討論的重點。

    本次優化的重點是基于查詢時間范圍的子查詢分解,而對于時間序列子查詢分解的方案則是按照「天」來分解,每個查詢都會得到當天的全部數據,由業務邏輯層來進行合并。

    舉個例子:04-15 13:23 ~ 04-17 08:20 的查詢,會被分解為 04-15、04-16、04-17 三個子查詢,每個查詢都會得到當天的全部數據,在業務邏輯層找到基于用戶查詢時間的偏移量,處理結果并返回給用戶。

    每個子查詢都會先嘗試獲取緩存中的數據,此時有兩種結果:

    經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對于距離現在超過一天的查詢,只需要查詢一次,之后就無需訪問 DruidBroker 了,可以直接從緩存中獲取。

    而對于一些實時熱數據,其實只是查詢了cache_update_time-threshold_time 到 end_time 這一小段的時間。在實際應用里,這段查詢時間的跨度基本上在 20min 內,而 15min 內的數據由 Druid 實時節點提供。

    7.3維度組合子查詢設計

    維度枚舉查詢和時間序列查詢不一樣的是:每一分鐘,每個維度的量都不一樣。

    而維度枚舉拿到的是各個維度組合在任意時間的總量,因此基于上述時間序列的緩存方法無法使用。在這里,核心思路依然是打散查詢和緩存。

    對此,微信團隊使用了如下方案。

    緩存的設計采用了多級冗余模式,即每天的數據會根據不同時間粒度:天級、4小時級、1 小時級存多份,從而適應各種粒度的查詢,也同時盡量減少和 Redis 的 IO 次數。

    每個查詢都會被分解為 N 個子查詢,跨度不同時間,這個過程的粗略示意圖如下:

    舉個例子:例如 04-15 13:23 ~ 04-17 08:20 的查詢,會被分解為以下 10 個子查詢:

    04-15 13:23 ~ 04-15 14:00

    04-15 14:00 ~ 04-15 15:00

    04-15 15:00 ~ 04-15 16:00

    04-15 16:00 ~ 04-15 20:00

    04-15 20:00 ~ 04-16 00:00

    04-16 00:00 ~ 04-17 00:00

    04-17 00:00 ~ 04-17 04:00

    04-17 00:00 ~ 04-17 04:00

    04-17 04:00 ~ 04-17 08:00

    04-17 08:00 ~ 04-17 08:20

    這里可以發現:查詢 1 和查詢 10,絕對不可能出現在緩存中。因此這兩個查詢一定會被轉發到 Druid 去進行。2~9 查詢,則是先嘗試訪問緩存。如果緩存中不存在,才會訪問 DruidBroker,在完成一次訪問后將數據異步回寫到 Redis 中。

    維度枚舉查詢和時間序列一樣,同時也用了 update_time 作為數據可信度的保障。因為最細粒度為小時,在理想狀況下一個時間跨越很長的請求,實際上訪問 Druid 的最多只有跨越 2h 內的兩個首尾部查詢而已。

    8、優化實踐3:更進一步(子維度表)

    通過子查詢緩存方案,我們已經限制了 I/O 次數,并且保障 90% 的請求都來自于緩存。但是維度組合復雜的協議,即 Segments 過大的協議,仍然會消耗大量時間用于檢索數據。

    所以核心問題在于:能否進一步降低 Segments 大小?

    維度爆炸問題在業界都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大家要做的也只能是盡可能規避它,因此這里,團隊在查詢層實現了子維度表的拆分以盡可能解決這個問題,用空間換時間。

    具體做法為:

    • 1) 對于維度復雜的協議,抽離命中率高的低基數維度,建立子維度表,實時消費并入庫數據;
    • 2) 查詢層支持按照用戶請求中的查詢維度,匹配最小的子維度表。

    9、優化成果

    9.1緩存命中率>85%

    在做完所有改造后,最重要的一點便是緩存命中率。因為大部分的請求來自于1天前的歷史數據,這為緩存命中率提供了保障。

    具體是:

    • 1)子查詢緩存完全命中率(無需查詢Druid):86%;
    • 2)子查詢緩存部分命中率(秩序查詢增量數據):98.8%。

    9.2查詢耗時優化至 100ms

    在整體優化過后,查詢性能指標有了很大的提升:

    平均耗時 1000+ms -> 140ms;P95:5000+ms -> 220ms。

     

    10、相關文章

    [1] 微信后臺基于時間序的海量數據冷熱分級架構設計實踐

    [2] IM開發基礎知識補課(三):快速理解服務端數據庫讀寫分離原理及實踐建議

    [3] 社交軟件紅包技術解密(六):微信紅包系統的存儲層架構演進實踐

    [4] 微信后臺基于時間序的新一代海量數據存儲架構的設計實踐

    [5] 陌陌技術分享:陌陌IM在后端KV緩存架構上的技術實踐

    [6] 現代IM系統中聊天消息的同步和存儲方案探討

    [7] 微信海量用戶背后的后臺系統存儲架構(視頻+PPT) [附件下載]

    [8] 騰訊TEG團隊原創:基于MySQL的分布式數據庫TDSQL十年鍛造經驗分享

    [9] IM全文檢索技術專題(四):微信iOS端的最新全文檢索技術優化實踐

    [10] 微信Windows端IM消息數據庫的優化實踐:查詢慢、體積大、文件損壞等

    [11] 微信技術分享:揭秘微信后臺安全特征數據倉庫的架構設計

    [12] 現代IM系統中聊天消息的同步和存儲方案探討

    11、微信團隊的其它文章

    Android版微信安裝包“減肥”實戰記錄

    iOS版微信安裝包“減肥”實戰記錄

    移動端IM實踐:iOS版微信界面卡頓監測方案

    微信“紅包照片”背后的技術難題

    IPv6技術詳解:基本概念、應用現狀、技術實踐(上篇)

    微信技術分享:微信的海量IM聊天消息序列號生成實踐(算法原理篇)

    微信團隊分享:Kotlin漸被認可,Android版微信的技術嘗鮮之旅

    社交軟件紅包技術解密(二):解密微信搖一搖紅包從0到1的技術演進

    社交軟件紅包技術解密(十一):解密微信紅包隨機算法(含代碼實現)

    QQ設計團隊分享:新版 QQ 8.0 語音消息改版背后的功能設計思路

    微信團隊分享:極致優化,iOS版微信編譯速度3倍提升的實踐總結

    IM“掃一掃”功能很好做?看看微信“掃一掃識物”的完整技術實現

    微信團隊分享:微信支付代碼重構帶來的移動端軟件架構上的思考

    IM開發寶典:史上最全,微信各種功能參數和邏輯規則資料匯總

    微信團隊分享:微信直播聊天室單房間1500萬在線的消息架構演進之路

    企業微信的IM架構設計揭秘:消息模型、萬人群、已讀回執、消息撤回等

    微信團隊分享:微信后臺在海量并發請求下是如何做到不崩潰的

    IM跨平臺技術學習(九):全面解密新QQ桌面版的Electron內存優化實踐

    企業微信針對百萬級組織架構的客戶端性能優化實踐

    揭秘企業微信是如何支持超大規模IM組織架構的——技術解讀四維關系鏈

    微信團隊分享:詳解iOS版微信視頻號直播中因幀率異常導致的功耗問題


    (本文已同步發布于:http://www.52im.net/thread-4629-1-1.html



    作者:Jack Jiang (點擊作者姓名進入Github)
    出處:http://www.52im.net/space-uid-1.html
    交流:歡迎加入即時通訊開發交流群 215891622
    討論:http://www.52im.net/
    Jack Jiang同時是【原創Java Swing外觀工程BeautyEye】【輕量級移動端即時通訊框架MobileIMSDK】的作者,可前往下載交流。
    本博文 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也可前往 我的52im.net 找到我)。


    只有注冊用戶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網站導航:
     
    Jack Jiang的 Mail: jb2011@163.com, 聯系QQ: 413980957, 微信: hellojackjiang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SM|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亚洲理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 夜夜嘿视频免费看|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成人免费视频试看120秒|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日韩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彩视频|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91国内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色欲色欲www| 国产一级理论免费版|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香蕉碰碰人人| 午夜宅男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网 | 色哟哟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精品| 2019中文字幕在线电影免费|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五月天婷亚洲天综合网精品偷|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站色|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hs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冫|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在线| 久久午夜免费鲁丝片|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亚洲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图片激情小说|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