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申明】本文原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鮮棗課堂”,官方網站:xzclass.com,原題為:《中國通信的百年沉浮》,本文引用時已征得原作者同意。為了更好的內容呈現,即時通訊網在收錄時內容有稍許調整,轉載時請注明原文來源信息,請尊重原作者的勞動。
1、系列文章引言
1.1 適合誰來閱讀?
本系列文章盡量使用最淺顯易懂的文字、圖片來組織內容,力求通信技術零基礎的人群也能看懂。但個人建議,至少稍微了解過網絡通信方面的知識后再看,會更有收獲。如果您大學學習過《計算機網絡》這門課,那么一定不要錯過本系列文章。
特別推薦即時通訊開發者來閱讀,因為針對移動弱網的問題,確實可以找到很多有價值的答案。
友情提示:本系列文章可能涉及以下通信技術范疇,如您有興趣,也可自行系統地學習:
1.2 本系列文章的初衷
作為即時通訊(IM、消息推送等應用場景)相關技術的開發者人員來說,似乎了解跨專業的通信技術(這是大學通信工程專業類學生的學習內容),有點過于深入和底層了,因為一般來說熟練掌握邏輯層的TCP\IP相關協議、網絡編程相關的應用技術就差不多能勝任這方面的本職工作了。
沒錯,確實是這樣。但在開發IM、推送這類應用系統時,尤其在移動網絡下,各種弱網問題,讓人非常痛苦。
典型的弱網問題,比如:
- 1)頻繁掉線;
- 2)丟包嚴重;
- 3)網絡抖動;
- 4)網絡延遲;
- ........
那么,針對以上現象,怎么才能有底氣的跟老板、客戶、產品經理地解釋以下問題?
- 1)導致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 2)怎么跟老板解釋,要搞定在高鐵上用好音視頻聊天功能很困難?
- 3)怎么跟客戶解釋P2P在3G、4G甚至5G網絡下的成功率問題?
- 4)怎么向客戶說明,商場或人多場合下,明明信號很好,但你的APP確用不了?
- .......
你說這些都是網絡問題,APP代碼無能為力。那么,你倒是講講到底是什么樣的網絡問題?能把人講信服了,就可以甩鍋給網絡,不然只能是APP代碼背鍋了。現實吧!
所以,我們還是老老實實花點功夫來研究研究通信技術吧(通信技術直面的是網絡通信物理層),至少遇到問題,不說給別人,至少給自已找到一個說的過去的解釋。這才是一個優秀程序員的修養!
1.3 本系列文章的價值
網上能找到的通信技術資料都太過專業或太不專業,要么都是搞網絡工程方面的內行人編寫的(內容專業但很枯燥難懂),要么就是外行的IT開發人員寫的(很少見,且價值不大,因為不夠專業,所以內容并不準確,參考價值很有限)。
既能讓外行的普通程序員看懂,還能準確地講明白通信技術知識,這樣的資料簡直比找金礦還難。因為普通程序員能接觸到的網絡編程、網絡通信方面的資料多針對數據通信的邏輯層(比如:tcpip、socket等知識范疇),而通信技術涉及的是數據通信的物理層(交換機、路由器、天線、網絡制式等),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完全不同的技術方向。
好消息是,經過長時間的資料搜集,終于有了本系列文章,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1.4 拓展閱讀
即時通訊網之前已經整理過《移動端IM開發者必讀(一):通俗易懂,理解移動網絡的“弱”和“慢”》、《移動端IM開發者必讀(二):史上最全移動弱網絡優化方法總結》、《現代移動端網絡短連接的優化手段總結:請求速度、弱網適應、安全保障》這幾篇初涉通信層的文章,但都因技術廣度和深度有限,能帶給讀者的幫助比較局限。如果您看過這幾篇文章,那么一定不要錯過本次的《IM開發者的零基礎通信技術入門》系列文章。
另外,如果您對最基本的程序員本該掌握的網絡編程知識都還不怎么了解的話,建議首先閱讀《網絡編程懶人入門系列文章》、《腦殘式網絡編程入門系列》,以及更高深一點的《不為人知的網絡編程系列文章》。
1.5 番外:通信技術女神鎮樓
▲ 史上最高顏值科學雜志封面,人物為 “CDMA之母”——海蒂·拉瑪(一個被演藝事業耽誤的科學女神)
2、本系列文章目錄
《IM開發者的零基礎通信技術入門(一):通信交換技術的百年發展史(上)》
《IM開發者的零基礎通信技術入門(二):通信交換技術的百年發展史(下)》
《IM開發者的零基礎通信技術入門(三):國人通信方式的百年變遷》(* 本文)
《IM開發者的零基礎通信技術入門(四):手機的演進,史上最全移動終端發展史》
《IM開發者的零基礎通信技術入門(五):1G到5G,30年移動通信技術演進史》
《IM開發者的零基礎通信技術入門(六):移動終端的接頭人——“基站”技術》
《IM開發者的零基礎通信技術入門(七):移動終端的千里馬——“電磁波”》
《IM開發者的零基礎通信技術入門(八):零基礎,史上最強“天線”原理掃盲》
《IM開發者的零基礎通信技術入門(九):無線通信網絡的中樞——“核心網”》
《IM開發者的零基礎通信技術入門(十):零基礎,史上最強5G技術掃盲》
《IM開發者的零基礎通信技術入門(十一):為什么WiFi信號差?一文即懂!》
《IM開發者的零基礎通信技術入門(十二):上網卡頓?網絡掉線?一文即懂!》
《IM開發者的零基礎通信技術入門(十三):手機信號差?一文即懂!》
《IM開發者的零基礎通信技術入門(十四):高鐵上無線上網有多難?一文即懂!》
《IM開發者的零基礎通信技術入門(十五):理解定位技術,一篇就夠》
3、本文內容概述
本文通過大量珍貴歷史圖片,從中國第一條電報線路,到如今觸手可及的5G網絡,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一起來看國人通信方式的百年歷史變遷。
(本文同步發布于:http://www.52im.net/thread-2360-1-1.html)
4、萌芽時期
1876年,福州城至馬尾港的電報線建成并投入使用。從此中國有了第一條電報線路。三年后,也就是1879年,福州南臺(今臺江)、馬尾、長門設立省營官電局,將原僅供軍用的電報通訊對外公開營業。至此,電訊業務民用時代正式開始。
▲ 清朝的電報局
不得不說,福建在當時是中國電訊業務發展的橋頭堡。同樣是在這里,1888年,中國成功鋪設了自己的首條海底電纜(從芭蕉島入海,臺灣滬尾上岸,總長177海里)。但是,當時的中國依舊是積貧積弱,雖然引進了電報技術,但絕大部分通信需求,依然是依賴傳統書信。
▲ 當時的郵政局
▲ 當時的鄉間郵差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我們與外部世界的聯系進一步加強,開始接觸到“先進的通信技術”。同年,丹麥人在中國天津至北京間架設了單鐵電報線路,首次使用莫爾斯人工報機拍發電報成功。1916年,還是丹麥人,通過這條電報線路使用磁石電話實現第一次電話通話。
▲ “用前搖一搖”的磁石電話
至此,電話在中國扎根發芽。值得一提的是,在國民政府中,郵政業務屬于「中華郵政」,由國民政府直屬。而電信業務,屬于交通部管轄。從級別上來說,“電信”不如“郵政”。
▲ 民國時期的郵政局內
雖然級別低,但電信業務的發展和普及速度很快。像電話這樣的新鮮事物,逐漸走進了少數富裕家庭的生活。
▲ 民國時期打電話的美女
▲ 再來一位帥哥
尤其是到了戰爭年代,電報電話得到了更大的發展,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如果沒有它們,歷史將無數次被改寫。
▲ 解放區的外國通信專家
▲ 永不消逝的電波
▲ 正在打電話的周恩來
5、命運多舛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中國通信事業也進入了新的階段。但是,它的發展并不算順利,甚至可以說是命運多舛。
從政府通信主管部門——郵電部的命運就能看得出來:
- 1949年11月1日,郵電部正式成立;
- 1951年9月25日,人民郵政和電信統一納入郵電部,郵政、電信實現了第一次合并;
-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全國縣以下郵電全部劃歸當地政府管理,歸口交通運輸;
- 1967年,郵政與電信分家,郵政仍歸口交通運輸,而電信劃歸當地軍分區領導;
- 1969年6月,郵電部被撤銷,分別成立郵政總局和電信總局,大搞微波、電纜通信工程;
- 1973年6月,郵電部恢復。郵政和電信進行了第二次合并,又統一歸國家郵電部。
總的來說,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這一時期我們的通信行業發展戰略并不明確,通信技術也沒有什么明顯進步,我們和國外的差距不斷拉大,老百姓的通信需求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滿足。
▲ 六七十年代的郵電局
▲ 正在看電報的妹紙
▲ 老式的縱橫制機房
▲ 當時的電信所
▲ 話務員妹紙
▲ 70年代的通信女兵
▲ 電報很貴,電話很少,寫信仍然是主要通信手段
▲ 負責送信的郵遞員妹紙
不過,在那一時期,我們對通信人才的培訓還是比較重視的,成立了很多通信院校。例如1955年成立的北京郵電學院,1958年成立的南京郵電學院,1959年成立的西安郵電學院。
▲ 北郵的妹紙們
6、改革開放
70年代末,文革動亂結束,我們終于迎來了改革開放。那個時候的中國,家徒四壁,百廢待興。電信行業也是一樣,基礎設施非常落后,技術水平也嚴重不足。
▲ 還在使用老式交換設備的話務員
▲ 拍電報仍然是主流業務
隨著經濟的快速起步,人們對通信的需求越發迫切。
▲ 那個時候,打電話可不容易
于是,落后的中國通信事業開始奮起直追。最開始,我們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固定電話和程控交換技術上。八十年代,全國各地忙著開通程控交換業務,推動電話普及。
▲ 1982年,中國第一部萬門程控電話交換機在福州啟用,引進的是日本F-150萬門程控交換機
▲ 1987年,溫州郵電引進萬門程控電話的場景
▲ 程控交換機房
1989年,領導人(時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到福州調研程控電話這些設備基本上都是來自國外,很少有國產。
當時就有“七國八制”之說——中國市場上的機型分別來自七個國家的八種制式。在積極引進的同時,我們也在模仿和學習中成長。華為和中興等中國通信企業,都是那個時候成立起來的,包括很多國營通信企業或合資企業,都在那個時候積累內功。
▲ 向國外專家學習
▲ 中興在自研程控交換設備
盡管各地電話系統容量在不斷提升,但還是不能滿足老百姓的需要。安裝電話要批條子、找關系、走后門,即使交了幾千元(甚至上萬元)安裝費,往往也要等半年才能裝上。
▲ 市民排隊申請安裝電話
而就在我們忙著埋頭發展的同時,外面的世界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7、手機時代
早在1973年,摩托羅拉的員工馬丁庫帕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手機,西方世界就逐漸開啟了手機時代。到了80年代,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日益成熟,手機逐漸在世界各地流行。我們見到的最早的手機,就是港片中的大哥大。
后來,我們中也有極少的人開始使用它。
▲ 大哥大和本田摩托,當時是身份和財富的象征
▲ 蜂擁而至,辦理大哥大業務的用戶
▲ 1987年,中國第一個無線基站(廣州)
大哥大時代是很短暫的。很快我們就迎來了GSM時代,也就是2G時代。1993年9月19日,我國第一個數字移動電話GSM網在浙江省嘉興市開通。從那之后,GSM開始了在中國市場的漫長統治。
▲ 開通典禮現場(抱歉,實在沒找到清晰的照片)
▲ 1994年,原郵電部部長吳基傳正在撥打GSM電話
▲ 當時他手上用的手機,是諾基亞2110
在通信技術不斷更新的同時,我們的通信行業也在發生變化。國家一方面推進體制改革,開始實施“郵電分營”,另一方面成立了更多的運營商,引入了競爭賽馬。90年代中期,中國吉通、中國聯通、電信長城相繼成立。這些運營商的成立,預示著中國通信行業將迎來更大的改革浪潮。
▲ 中國聯通成立大會
8、電信重組
1998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具有悠久歷史的郵電部被分拆。在原電子工業部和郵電部的基礎上,成立了「信息產業部」。
第二年,就拉開了轟轟烈烈的第一次電信重組的大幕。
在重組過程中,昔日無比強大的中國電信被拆分,尋呼、衛星和移動業務被剝離出去。尋呼業務(國信尋呼)最終給了聯通。衛星業務,成為了中國衛通的雛形。移動業務,成為中國移動的雛形。
▲ 曾經風靡全國的尋呼機(BP機)
▲ 在尋呼臺忙碌著的妹紙們
1999年10月22日,中國網通成立。2000年4月20日,中國移動成立,5月16日掛牌,主營移動電話業務。
▲ 誰能想到后來它成為了巨無霸
2000年5月17日,被拆得只剩固網業務的中國電信,掛牌為「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2001年,中國鐵通和中國衛通先后掛牌成立。
至此,中國電信運營商七雄(電信、移動、聯通、衛通、小網通、吉通、鐵通)爭霸的格局基本形成。2002年1月8日,聯通CDMA網絡正式開通,我國進入GSM與CDMA相互競爭、共同發展的新階段。
運營商那邊天翻地覆,設備商這邊也沒閑著。
這一時期中國電信運營商的大規模網絡建設,不但提升了我們國家電信基礎設施的整體水平,也為我們自己設備商的成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以巨大中華(巨龍、大唐、中興、華為)為代表的中國通信設備制造企業迅速崛起,逐漸打破了國外廠商高價設備壟斷的局面,也開始對世界一流設備商發起挑戰。
▲ 中興的ZXJ10
▲ 華為的C&C08
對于我們老百姓來說,最大的體會就是資費大幅下降,電話不再那么遙不可及。
▲ 辦電信業務的老百姓
▲ 隨處可見的“黃帽子”公共電話亭 我們的通信工具在變得越來越花哨,越來越小巧。
第一次重組結束沒多久,第二次重組就開始了。
2002年5月16日,中國電信南北分拆,北方九省一市電信公司從中國電信剝離,與小網通、吉通合并,成立新的中國網通公司,「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和「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正式成立。
這次重組,形成了“北網通 ,南電信”的奇怪格局。
▲ 北網通,南電信
在那之后,中國電信行業格局總算進入了一個比較穩定的階段。各大運營商忙著相互競爭,尤其是移動和聯通,在移動通信領域死磕。
▲ 2003年,街頭的中國移動
中國電信還有網通也沒閑著,搞起了小靈通,試圖分一杯羹。
▲ 火爆市場的小靈通,大幅拉低了移動資費
手機業務蓬勃發展,很多手機廠商趁機發展起來,但是,以諾基亞為首的國外巨頭,還是占據了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
▲ 那是屬于諾基亞的時代
▲ 以波導手機為代表的國產手機也在努力生存
除了手機業務之外,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寬帶業務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從早期的56K modem(貓)撥號,到后來的 1M/2M ADSL,我們的網速不斷提升。
▲ 多少人就是那個時代開始上網
▲ 暴露年齡的界面
9、移動互聯時代
2008年,又一輪重組開始了。當年3月,「信息產業部」合并為「工業和信息化部」(簡稱工信部)。
▲ 工信部掛牌
不久后,一連串變動開始——中國電信1100億收購聯通CDMA網絡;中國聯通與中國網通合并;中國衛通的基礎電信業務并入中國電信;中國鐵通并入中國移動。
▲ 網通、聯通合并
最終,6雄變成了3雄,形成了目前我們大家所熟知的三大運營商格局。2009年1月7日,工信部為移動、電信和聯通發放3G牌照,此舉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3G時代。
▲ 3G相比2G,在速度上有明顯的提升
與此同時,以蘋果iPhone手機和安卓手機為代表的智能手機迅速崛起,取代了曾經遍布全國的功能機。
進入3G時代之后,運營商之間的競爭進一步加劇,各自推出了自己的3G品牌,瘋狂爭奪用戶。
利用WCDMA網絡制式的優勢,聯通搶走了很多移動的優質用戶。
屏幕大、速度快的觸摸屏智能手機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不可一世的諾基亞手機帝國也瞬間垮塌,逐漸被人們所拋棄。
3G時代并沒有持續很久。2013年,4G牌照發放,我國快速進入了4G時代。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應該都很清楚了。運營商之間的競爭進入到白熱化的狀態。跳出TD-SCDMA火坑的移動猛然發力,全面推動4G LTE網絡的建設,還有2G GSM用戶的轉網。
電信和聯通想方設法進行阻擊,努力保證自己能夠跟上移動的步伐。尤其是聯通,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了民營資本,試圖增加自身的活力和競爭力,與對手誓死一搏。
在設備商這邊,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格局也已發生巨變。昔日國外通信設備列強不斷兼并收購,只剩下諾基亞和愛立信兩家。
而中國企業經過一輪又一輪洗禮,華為、中興脫穎而出,在世界舞臺占據了一席之地。
10、展望未來
驀然回首,中國通信事業這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猶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不禁讓人感慨萬千。時代的腳步不會停止,只會加快。如今,我們即將踏入5G時代。
將來會發生什么?究竟有什么在等待著我們?又有什么會離我們而去?沒有人現在能給出答案。新的歷史,就讓我們自己去親眼見證吧。
附錄:更多網絡編程干貨文章
《計算機網絡通訊協議關系圖(中文珍藏版)[附件下載]》《TCP/IP詳解 - 第11章·UDP:用戶數據報協議》《TCP/IP詳解 - 第17章·TCP:傳輸控制協議》《TCP/IP詳解 - 第18章·TCP連接的建立與終止》《TCP/IP詳解 - 第21章·TCP的超時與重傳》《技術往事:改變世界的TCP/IP協議(珍貴多圖、手機慎點)》《通俗易懂-深入理解TCP協議(上):理論基礎》《通俗易懂-深入理解TCP協議(下):RTT、滑動窗口、擁塞處理》《理論經典:TCP協議的3次握手與4次揮手過程詳解》《理論聯系實際:Wireshark抓包分析TCP 3次握手、4次揮手過程》《計算機網絡通訊協議關系圖(中文珍藏版)》《UDP中一個包的大小最大能多大?》《P2P技術詳解(一):NAT詳解——詳細原理、P2P簡介》《P2P技術詳解(二):P2P中的NAT穿越(打洞)方案詳解》《P2P技術詳解(三):P2P技術之STUN、TURN、ICE詳解》《通俗易懂:快速理解P2P技術中的NAT穿透原理》《高性能網絡編程(一):單臺服務器并發TCP連接數到底可以有多少》《高性能網絡編程(二):上一個10年,著名的C10K并發連接問題》《高性能網絡編程(三):下一個10年,是時候考慮C10M并發問題了》《高性能網絡編程(四):從C10K到C10M高性能網絡應用的理論探索》《高性能網絡編程(五):一文讀懂高性能網絡編程中的I/O模型》《高性能網絡編程(六):一文讀懂高性能網絡編程中的線程模型》《不為人知的網絡編程(一):淺析TCP協議中的疑難雜癥(上篇)》《不為人知的網絡編程(二):淺析TCP協議中的疑難雜癥(下篇)》《不為人知的網絡編程(三):關閉TCP連接時為什么會TIME_WAIT、CLOSE_WAIT》《不為人知的網絡編程(四):深入研究分析TCP的異常關閉》《不為人知的網絡編程(五):UDP的連接性和負載均衡》《不為人知的網絡編程(六):深入地理解UDP協議并用好它》《不為人知的網絡編程(七):如何讓不可靠的UDP變的可靠?》《網絡編程懶人入門(一):快速理解網絡通信協議(上篇)》《網絡編程懶人入門(二):快速理解網絡通信協議(下篇)》《網絡編程懶人入門(三):快速理解TCP協議一篇就夠》《網絡編程懶人入門(四):快速理解TCP和UDP的差異》《網絡編程懶人入門(五):快速理解為什么說UDP有時比TCP更有優勢》《網絡編程懶人入門(六):史上最通俗的集線器、交換機、路由器功能原理入門》《網絡編程懶人入門(七):深入淺出,全面理解HTTP協議》《網絡編程懶人入門(八):手把手教你寫基于TCP的Socket長連接》《網絡編程懶人入門(九):通俗講解,有了IP地址,為何還要用MAC地址?》《技術掃盲:新一代基于UDP的低延時網絡傳輸層協議——QUIC詳解》《讓互聯網更快:新一代QUIC協議在騰訊的技術實踐分享》《現代移動端網絡短連接的優化手段總結:請求速度、弱網適應、安全保障》《聊聊iOS中網絡編程長連接的那些事》《移動端IM開發者必讀(一):通俗易懂,理解移動網絡的“弱”和“慢”》《移動端IM開發者必讀(二):史上最全移動弱網絡優化方法總結》《IPv6技術詳解:基本概念、應用現狀、技術實踐(上篇)》《IPv6技術詳解:基本概念、應用現狀、技術實踐(下篇)》《從HTTP/0.9到HTTP/2:一文讀懂HTTP協議的歷史演變和設計思路》《腦殘式網絡編程入門(一):跟著動畫來學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揮手》《腦殘式網絡編程入門(二):我們在讀寫Socket時,究竟在讀寫什么?》《腦殘式網絡編程入門(三):HTTP協議必知必會的一些知識》《腦殘式網絡編程入門(四):快速理解HTTP/2的服務器推送(Server Push)》《腦殘式網絡編程入門(五):每天都在用的Ping命令,它到底是什么?》《腦殘式網絡編程入門(六):什么是公網IP和內網IP?NAT轉換又是什么鬼?》《以網游服務端的網絡接入層設計為例,理解實時通信的技術挑戰》《邁向高階:優秀Android程序員必知必會的網絡基礎》《全面了解移動端DNS域名劫持等雜癥:技術原理、問題根源、解決方案等》《美圖App的移動端DNS優化實踐:HTTPS請求耗時減小近半》《Android程序員必知必會的網絡通信傳輸層協議——UDP和TCP》>> 更多同類文章 ……(本文同步發布于:http://www.52im.net/thread-236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