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溝通是人類的最基本需求,復雜多變的溝通內容、溝通方式,正是人類文明之所以如此璀璨的關鍵所在。
在自然界中,要完成一件事情的溝通,我們可以直接通過聲音傳遞給對方,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靠“吼”就能解決)。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甚至改變了我們的溝通方式。現在,“有什么事微信或QQ上找我”已經是很多的人口頭禪了。
那么,作為不懂技術的普通人,有沒有想過,你每次使用QQ或微這種IM聊天應用時,你所發送的消息,是如何被計算機送達給對方的?(這顯然不可能靠“吼”解決 ^_^)
本文將從非技術人員的視角,為你講解一下IM聊天應用中的聊天消息是怎么發送的。
學習交流:
- 即時通訊/推送技術開發交流4群:101279154[推薦]
- 移動端IM開發入門文章:《新手入門一篇就夠:從零開發移動端IM》
(本文同步發布于:http://www.52im.net/thread-2433-1-1.html)
2、關于作者
鞏鵬軍:專注移動開發十多年,熱愛即時通訊技術。個人微信公眾號:“鞏鵬軍”。
3、閱讀對象
本文適合非技術背景的讀者閱讀,如您喜歡本文,則下列文章您也可能喜歡:
《技術往事:微信估值已超5千億,雷軍曾有機會收編張小龍及其Foxmail》
《QQ和微信兇猛成長的背后:騰訊網絡基礎架構的這些年》
《閑話即時通訊:騰訊的成長史本質就是一部QQ成長史》
《騰訊開發微信花了多少錢?技術難度真這么大?難在哪?》
《技術往事:史上最全QQ圖標變遷過程,追尋IM巨人的演進歷史》
《開發往事:深度講述2010到2015,微信一路風雨的背后》
《開發往事:記錄微信3.0版背后的故事(距微信1.0發布9個月時)》
《微信七年回顧:歷經多少質疑和差評,才配擁有今天的強大》
《前創始團隊成員分享:盤點微信的前世今生——微信成功的必然和偶然》
《QQ的成功,遠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順利和輕松》
《[技術腦洞] 如果把14億中國人拉到一個微信群里技術上能實現嗎?》
《QQ和微信止步不前,意味著即時通訊社交應用創業的第2春已來?》
《那些年微信開發過的雞肋功能,及其帶給我們的思考》
《為什么說即時通訊社交APP創業就是一個坑?》
《即時通訊創業必讀:解密微信的產品定位、創新思維、設計法則等》
《老羅最新發布了“子彈短信”這款IM,主打熟人社交能否對標微信?》
《盤點和反思在微信的陰影下艱難求生的移動端IM應用》
《QQ現狀深度剖析:你還認為QQ已經被微信打敗了嗎?
《那些年微信開發過的雞肋功能,及其帶給我們的思考》
《漸行漸遠的人人網:十年親歷者的互聯網社交產品復盤和反思》
《中國互聯網社交二十年:全民見證的互聯網創業演義》
《IM熱門功能討論:為什么微信里沒有消息“已讀”功能?》
《讀懂微信:從1.0到7.0版本,一個主流IM社交工具的進化史》
《王欣回應微信封禁,解釋為何取名“馬桶MT”》
《同為IM社交產品中的王者,QQ與微信到底有什么區別》
《還原真實的騰訊:從最不被看好,到即時通訊巨頭的草根創業史》
如果您是專業技術人員,則跟本文相關的專業技術知識等,可以以下文章中找到:
《從客戶端的角度來談談移動端IM的消息可靠性和送達機制》
《移動端IM中大規模群消息的推送如何保證效率、實時性?》
《IM消息送達保證機制實現(一):保證在線實時消息的可靠投遞》
《IM消息送達保證機制實現(二):保證離線消息的可靠投遞》
《如何保證IM實時消息的“時序性”與“一致性”?》
《IM單聊和群聊中的在線狀態同步應該用“推”還是“拉”?》
《IM群聊消息如此復雜,如何保證不丟不重?》
《完全自已開發的IM該如何設計“失敗重試”機制?》
好了,費話不多說,我們開始正文部分。。。
4、在微信里,我們發送一條聊天消息是如此簡單
李雷在手機上打開微信(IM客戶端),在聊天輸框中輸入“Hello!”,點擊發送。幾乎是瞬間,韓梅梅手機上的微信(IM客戶端)就會顯示李雷的頭像后面跟著“Hello!”。
整個過程如下圖所示:
從上面的圖示可以看到,整個過程涉及三大部分:
1)李雷手機上的IM客戶端(微信);
2)IM服務端;
3)韓梅梅手機上的IM客戶端(微信)。
下面,我們逐一介紹每個部分的具體工作原理。
5、消息發送者:發送端是怎么工作的?
先看看發送端,李雷手機上的IM客戶端中發生了什么?
從上圖可以看出,發送一條信息經過三個步驟:
1)消息編輯:
李雷操作鍵盤輸入要發送的文字,點擊“發送”按鈕。這一切都發生在IM客戶端的界面模塊中。類似用筆在信紙上寫信,鍵盤就是筆,聊天框就是信紙;
2)消息入庫:
IM客戶端中的數據模塊會先將聊天內容“Hello!”加上誰發給誰等信息,按標準格式打包為一條IM消息,并存入本地數據庫。這類似信紙裝入信封,填寫地址,投入郵箱的過程。一條IM消息就是一封信,本地數據庫就是李雷家的郵箱;
3)消息發送:
IM客戶端中的網絡模塊通過長連接將IM消息發給IM服務端。這類似郵遞員將信件匯總發往郵政局。網絡模塊就是郵遞員,IM服務端就是郵政局。(長連接是IM客戶端跟IM服務端一直保持的網絡鏈路)。
6、消息“中轉站”:IM服務端是怎么工作的?
擔負“郵政局”職責的IM服務端是IM世界中全知全能的神,它認識所有人,經手所有消息,跟每個人都一直保持聯系(長連接)。
每條消息在IM服務端中都要至少經過以下處理:
1)消息接收:
長連接服務從和李雷的長連接接收到“Hello!”的IM消息。IM服務端跟所有登錄的IM客戶端保持長連接(一條一直活躍的網絡鏈路,每個客戶端一條),長連接上定時會有心跳消息來監測客戶端的在線離線狀態,心跳消息就像郵遞員每天都會在郵政局和郵箱之間巡回一樣;
2)消息驗證:
用戶服務查詢IM消息的目標人韓梅梅,以及發送人李雷和目標人韓梅梅是否好友關系,確保韓梅梅是真實存在而非虛構的,并且韓梅梅愿意接收李雷的消息,否則會給李雷退信。(一般IM服務端會將IM消息的副本存入數據庫中備份);
3)消息轉發:
在長連接服務中找到跟韓梅梅手機上IM客戶端保持的長連接,并將消息發送給韓梅梅。
7、消息接收者:接收端又是怎么工作的呢?
下面看看韓梅梅手機上發生了什么?
韓梅梅手機上的IM客戶端和李雷(發送者)的是一樣的,但處理步驟是不同的:
1)消息接收:
網絡模塊通過跟IM服務端保持的長連接接收IM消息;
2)消息入庫:
網絡模塊會將IM消息存入本地數據庫,即信件投入了韓梅梅家的郵箱。網絡模塊就是郵遞員,本地數據庫就是韓梅梅家的郵箱;
3)消息展示:
界面模塊獲取發送人頭像,和消息內容一起顯示在聊天界面上。
經過上述過程,韓梅梅在自己手機上就看到了李雷發過來的“Hello!”,因為李雷和韓梅梅都是一直和服務器保持長連接,所以上述過程是瞬間完成的,李雷和韓梅梅感覺就像面對面聊天一樣方便。這也是Instant Messaging名字的來歷。
(本文同步發布于:http://www.52im.net/thread-243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