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以快樂為本,生活里沒有快樂,就變得黯淡無光了。人人都希望天天能夠擁有一份好心情,但煩惱和憂慮等經常破壞我們的心情。許多人已被沉重的壓力和繁忙的事務剝奪了快樂的權利,這難道不是成年人的悲哀嗎?人老心不老,擁有永遠的青春,永遠的快樂,這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快樂從何而來?快樂幸福不會從天而降,需要你去尋找,去發現、去創造、去感受。有一句話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這句話也可以換成“生活中不是缺少快樂,而是缺少發現。”
健康的身體
快樂的基礎是有一個健康的體魄。疾病帶給人的永遠是痛苦和不幸,用健康換取成功,其結果還是痛苦,何談快樂可言呢?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會有愉快的心情。
豁達的胸襟
能容忍別人的錯誤和缺點,不僅能給自己帶來好緣,更重要的是你會因此而擁有快樂的心情。何心見得?俗話說:“心底無私天地寬”。寬容別人,自己少了一份怨恨,不僅自己會因為擁有美德而欣慰,而且多一份寬容,多一份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也能使你心情愉快。
健康的競爭心理
沒有競爭,就沒有發展,生物界和人類社會都遵循一樣的存在規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競爭產生壓力,在競爭中,能否保持一種健康的心態是十分重要的。妒忌就是一在要害,一個人假如讓嫉妒心理占據了心靈,他的眼里只有怨恨、惱怒,為了打敗對方,甚至不擇手段,喪失人的尊嚴和品格。有了嫉妒情緒,毫無快樂可言。其次,對競爭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不要患得患失,應避免情緒的大起大落,勇于面對失敗。
樂觀的性格
不要把任何事情都想得那么糟糕,假如一個人始終覺得未來沒有希望或前景很渺茫,那么他生活就缺乏動力和熱情,快樂也就與他無緣。只有始終懷著樂觀的態度,看到希望,憧憬美好的未來,快樂才能與之相隨。即使面對困難或挫折,樂觀的人也不會喪失信心,對未來的向往會鼓勵他繼續前行。不為眼前的失敗而喪氣,相信未來是美好的,這種信念會反抗消極情緒的侵擾,讓快樂永遠圍繞著你。
生活多一些幽默
生活應該多一些歡笑,而幽默是制造歡笑最有效的方式。健康的幽默使人心情愉快,回味無窮。幽默給平淡的生活帶來幾分樂趣,快樂生活少不了幽默的存在。
善于自嘲,給自己減壓
自嘲的本意不是貶低自己,而且利用消極方式表達積極想法。自嘲能緩解緊張氣氛,打破僵局。比如,丈夫要出差,妻子開玩笑說:“到外面,說不定就會遇上別的女人。”丈夫說:“瞧睢我這副尊容:瓦刀臉、螳螂腰、羅圈腿,女人見了我躲都躲不及,還看上我?”一句話把一如妻子逗樂了,心也穩住了。
From:
laofi
posted @
2008-09-19 22:19 小武 閱讀(182)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早晨,對我來說是最完美的寫作時間。沒有喧鬧,沒有人打攪,是自己和自己的時間。
每當寫作時,我們都與腦海中的某個聲音進行著交談,透過指尖、紙張或電腦光標與它進行著交談。若四周的噪聲越多,我們就越難聆聽到腦海中的那個聲音。
這正是為什么清晨對我來說是最佳的寫作時間(附:原作者是一位自由作家)!在其他人清醒之前,在車輛交通繁忙之前,在公雞咕咕叫明之前,這安靜的清晨讓我腦海里的聲音無比清楚。
為什么我喜歡在晨間寫作?
誠然,一天之內的任何時間都可以用來寫作。對某些人來說,噪聲并不討厭,它能夠驅走寂靜無聲的沉重感;而另一些人則更偏愛深夜的寧靜。我并不想和他們爭論什么,每個人都能夠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時間。
但是,下面為什么我把寫作定為“清晨第一件事”的原因:
安靜。在我看來,這一點至關重要,再也沒有什么時間比世界還沒清醒的時間更完美了。
沒有其他工作的侵擾。天天晌午和下午會有一大堆其他工作需要完成,這樣也許就沒有時間留給寫作了。要是清晨起來首先就寫作,那誰也擠不掉它。
沒有其他生活瑣事的拖累。占用寫作時間不僅僅可能是其他工作,也可能是一切生活瑣事,例如付賬單、舞會、家庭和孩子們。假如你每晚寫作,要是哪天碰上社交活動可如何處理呢?寫作只好被推延了。
那么,你也打算開始清晨寫作了?下面是一些我認為好的建議:
早點起床。假如平時你已習慣起床后稍稍整理下就正好趕上出門時間,那你得為了寫作而早起一點。這正是我為什么天天清晨4點到4點半起床的原因,我有整整兩個小時的時間用來寫作。拓展閱讀:《早起的十個好處,以及如何做到早起》
預備好主題。別早上起床后卻不知道要寫什么。請在頭一天晚上選擇好一個主題并稍稍整理思路,帶著思路睡覺是件很棒的事――讓你的潛意識替你工作吧。
預備材料。在頭一天下午或晚上預備好要用的參考材料,并將它存在文本文檔中。這樣,一醒來就能馬上投入寫作而不必因為上網搜索什么造成分心。
先寫提綱。面對空空的屏幕就開始著手寫作是件困難的事情,所以我總是在寫作前先敲擊一些筆記或提綱,他們能讓我的大腦和筆端迅速運轉,這讓我的后續寫作相當輕松。
勿查郵件。無論你有多大的沖動去做你以前在清晨所作的那第一件事,都請控制住這種沖動。對我來說,這件事是查看郵件。但這事也許會消耗一小時的時間,如此寫作的時間就又被占用了。所以,請忘掉郵件,僅僅專注于寫作。控制好沖動!
打開軟件。我喜歡提前打開寫作軟件(我用的是WriteRoom,因為它沒有亂七八糟的會讓我分心的東西),將文章標題敲在屏幕上,同時找出頭一天預備好的那些參考材料,一切預備就緒,這樣一醒來就可以馬上開始寫作!
預備飲品。在寫作前,我習慣預備一杯咖啡和一杯清水。清水讓我更加清醒,而咖啡則令清晨的寫作時光布滿享樂。
專心致志。寫作時,請控制住去上網、玩游戲、看電視、站起身以及去做其他一切事物的沖動。這需要不斷實踐,但隨著實踐的增多,你將逐漸習慣于專心致志的寫作。熟能生巧么。
及時獎勵。假如告訴自己寫作一小時后或完成即將寫完的文章后就可以查看郵件(或其他任何你想做的事),那你將更有動力完成寫作。完成以后就請獎勵自己察看郵件(或其他任何你想做的事)吧,并請好好享受這美好感覺。
原文:How to Write First Thing in the Morning - Write to Done
譯者:sway(GDT翻譯小組核心成員)
From:
嶗菲
posted @
2008-09-19 22:19 小武 閱讀(169)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這次分享的是旅程無限寫的《我的時間治理實踐》―― 我研究實踐GTD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為了進一步地總結與提高,于是將具體實踐整理了一下。
常用軟件:
筆記本電腦:Outlook 2007、MindManager Pro7、OneNote 2007、同步軟件;
PDA手機:Spb Diary
軟件的選擇經歷了一個不斷試用然后固定的過程。了解GTD是從去年購買了PDA手機后才開始的,當時主要在PDA的論壇里看到了許多介紹PDA治理時間的介紹。試用了MLO、ListPro等軟件,但是都沒有堅持下來,原因是沒有很好的中文版本,更重要的是因為與電腦的同步不方便。
在經歷了一番選擇之后,還是確定以Outlook做為時間治理、人脈治理、郵件治理的主要工具。
具體方法結合GTD的五個流程“ 收集、加工與組織、排程、行動、檢視”展開闡述。
收集
理念
GTD一書中建議我們需要通過記錄的方式把頭腦中的各種雜事移出來,放入收件匣。通過這樣的方式,頭腦不用塞滿各種需要完成的事情,才能集中精力在目前進行的事上,這也就是時間治理的第一階段收集雜事(Stuff)。
我的具體實踐
通過Outlook里的“新建任務”來做收集的動作,并匯總成“待辦事項列表”,這樣對自己的工作就了然在胸,同時通過同步工具將任務同步到PDA手機里,以實現隨時查看、隨時提醒。
在GTD里,建立完整的任務清單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按twshi的說法即是:“假如能把建立清單當作是一種生活及工作的習慣,日復一日不間斷,就是在練習黑帶級時間治理了。因此,想要做好時間治理,學習列好完整清單的習慣相當重要。”
我們經常面臨的不僅僅是小事,更多的是一個一個的項目,按GTD的說法是應該將項目分解成具可操作性的待辦事項,也就是將復雜的事情簡單化、可操作化。這點非常重要,也是實施GTD時經常會犯的錯誤,即只列明項目而沒有分解,如“看書”其實是一個項目,可操作的“任務”應該是“看該書的第×章節”。只有這樣,GTD才會持久堅持下去。
對項目分解這項重要的工作,我利用MindManager這個思維導圖軟件軟件:
MM軟件中有新建任務的選項,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分解項目成為一件件可操作的具體任務,清楚明了。
從電子郵件中拖拽添加任務的方法也非常方便:
我們經常收取郵件,并因此按郵件的要求完成相應的任務。在Outlook中支持方便地拖拽添加任務的方式,即用鼠標左鍵點擊郵件并拖拽至任務欄后立即可彈出新建任務對話框。(詳見附圖)
以上即是收集的相關步驟與方法。
加工與組織
理念(摘自twhsi的GTD文章)
我們的收件匣中堆積了許多雜事,但是雜事無法治理,我們必須加工成行動,并用不同的場合來組織,這樣到了要執行時,生產力才能大增,這個階段有三件重要的事情。
清空收件匣 - 就是將雜事一件一件的拿出來。
將雜事加工 - 將雜事轉化成可以執行的行動。
依場合放置 - 將加工后的行動放在行動清單。
建立完整的行動清單是一種聚沙成塔方式,加工處理每一件雜事產生行動,再將每一個行動,放到一個合適的場合,日積月累,我們的系統就放置了許多行動。一來,我們要做事時,可以依照場合批次執行,節省大量時間。二來,當我們擁有完整的行動清單,腦袋就不用擔心有哪件事情忘記了,壓力就減少了。
我的具體實踐
關于如何組織待辦事項這部分,我的實踐與GTD不同,GTD強調的是情境(Context),按不同的場合來組織。但我的實際工作中場合比較簡單,基本上是單位、家的兩點一線,因此我的實踐是以柯維的“角色”理念為基礎。
我以自己的擔負的職責為基礎劃分待辦事項的類別,具體說就是:我在工作上是一家保險公司的治理人員,主要負責各級銷售組織的銷售治理工作;同時,我擁有律師執業證,也有往律師行業發展的規劃,因此專門設定了一項分類;在生活上,我是父親、是丈夫、是兒子,是家庭的支柱,因此歸納為家庭生活;同時我自己有一些個人愛好(看美劇、電影等)及學習一些投資理財,因此將之專門歸納成“休閑娛樂、個人生活”等。在Outlook里設定以上各種分類后,通過顏色區分開來,非常的簡單明了。(詳見附圖)
以下是與PDA手機同步后的圖片。
排程
理念
排程就是安排行程,在GTD的理念中,日歷是個“圣地”,只有明確時間約定的事件才放入日歷,其余就放在待辦事項欄里。這點其實和Outlook的程序設置是不謀而合的,在Outlook中為什么要分別設置“任務”和“日歷”呢,我想它們的區別也就在于一個是確定時間的(即Must do),另一個則相對沒有確定罷了(可做可不做, 希望你盡快做,但不設時間,根據地點、剩余時間、精力、優先級而定)。
前兩天在GTD LIFE的論壇上一篇《銷售時間治理培訓感想》中有一段話我感慨很深:“最簡單或最原始的時間治理工具就是‘記錄自己的時間并回顧’”。老子說:“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時間治理的實踐中最基本的也就是從“記錄自己的時間”開始。
我的具體實踐
每當我將“待辦事項欄”里的任務完成時,我會用鼠標將該條“任務”拖往“日歷”欄,即彈出一個新建“日歷”的對話框,我會具體設置“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同時將這件事的相關情況(比如心得、體會、感想等)記在下方的編輯欄里。這樣不斷重復,一天的時間就被這一件件完成的任務所排滿,日子自然過得充實而豐富了。(詳見附圖3)
行動
關于行動最重要的是“一次只做一件事”,這點在褪墨的文章里有出色的闡述:
執行,作為一切時間治理的核心,同樣是ZTD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假如你不執行計劃的行動,那其他的所有治理習慣也就是無意義的,你預備的工具、治理系統、計劃列表、任務清單等等也就是白費了。所以執行是所以習慣中最最重要的!
ZTD著重于在不分心的情境下,一次只執行一件事。千萬不要多線工作,也不要讓你的工作忽然中斷。這里是一些建議,希望你能夠真正地執行行動并且完成它們。具體的建議詳見《簡單做(ZTD)習慣培養4――執行》
檢視
也就是回顧的意思。在GTD里強調要做每周回顧,關于這點,我的實踐是設置每周日的晚上用一個小時進行GTD的每周回顧,這點通過周期性地日歷安排設置在Outlook里了。并明確地記載了回顧的內容:
Email:回顧并且清理“待定”和“即將到來”的文件夾。把那些拖了很長時間都沒有處理的事情都刪去。
To-do列表:瀏覽現在所有的任務清單,刪除那些已經不重要的任務,并且重新給下周要完成的工作項目進行安排。
項目:把每一個項目中的下一步行動都放入任務清單。對項目列表進行更新和整理。
日歷:檢查下一周的約會和會議。把(參加約會或會議) 要做的預先預備加入任務清單中。
From:
索愛
posted @
2008-09-19 22:18 小武 閱讀(154)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