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2004年9月29日早上10:58分(北京時間2004年9月29日晚10時58分),中國互聯網人才招聘服務網站51job(前程無憂)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開盤價為每存托股18.98美元,當天收市價為21.15美元,比發行價每股14美元上漲51%。前程無憂此次共發行了604萬股美國存托股(ads),共籌得資金8453萬美元……作為51job的創始人之一,首席執行長甄榮輝擁有公司30.6%的股份,是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在國慶長假前的9月30日,國內各大媒體、網站紛紛報道了上述消息。
隨著前程無憂的成功上市,又一個十億(人民幣)級的富翁走進了人們視線。也許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富豪們的身價排名,或是艷羨于他們“一夜暴富”的傳奇,但是,在故事中的主人公看來,“事實上,成功一點都不難!最難的是:想成功,但沒有計劃!如果你有一個5年或者10年的成功目標,而且能夠周密地計劃,堅定地執行,那么,因為計劃,成功率還是很高的。”
如果成功是能夠被計劃的,那么,出身于香港平民家庭的寒門“虎子”甄榮輝(1962年出生,屬虎)依靠清晰的人生定位、嚴謹的職業發展路徑計算、鍥而不舍的努力與堅持,一步一步實現人生目標的創富故事將是可以被復制的……懵懂少年初識愁滋味無知貪玩的少年第一次經受了人生磨難,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遭遇警醒了他內心深處的精英夢;洗澡排隊、上廁所排隊、做飯排隊,香港平民的生存環境給他上了人生第一課:做任何事必須把握好時間與效率,看準了時機一定要毫不遲疑地沖上去。
少年時期的甄榮輝并沒有顯露出大器將成的先兆,反而以“懶”著稱。
1962年甄榮輝出生在香港一個最普通的平民家庭。其父母是從廣東“移居”到香港的,他和媽媽以及另外七八家20多口人“蜂居”在一套總面積不到80平米的公寓內,在這種高度擁擠狀況下,做飯要排隊,洗澡要排隊,上廁所也要排隊。做任何事必須要把握好時間與效率,這是家庭環境帶給甄榮輝的重要一課。
炎熱的夏天是最難過的。為了排隊洗澡,他一放學就把洗漱用品準備好,然后每隔5分鐘去洗澡間探查一次,一俟對方洗完走出房門,他一個箭步馬上就沖了進去。生存的艱難,教育了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一定要抓住機會,看準了時機一定要毫不遲疑地沖上去。就從“搶”洗澡室開始,甄榮輝小小年紀便有了競爭意識。
因為父母都忙于打工掙錢養家,沒有人顧及他的功課,于是那個時候的他每天回家把書包一扔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然后看到很晚就去睡覺,盡可能地睡,一天睡16個小時。“我不是幾天,幾個月,而是幾年的時間我都在跟自己說,哎呀,你怎么可以這么懶呢?每天到睡覺的時候我也會自責:今天一天又什么活也沒干!明天一定不能這樣!但是到了明天,依然還是看電視、睡覺,睡覺、看電視……”這樣懶的直接后果是,在1979年他中學會考時,全香港30多家預科學校,沒有一家愿意要他,因為他的中學實在太爛了。如果不能念預科,不能念大學,對于他這樣一個毫無背景的平民家庭的孩子而言,前途是渺茫的。他第一次開始考慮前途問題,告訴自己:再苦再難一定要考上大學。“有一天我在烈日下排了很長很長的隊去報名,好不容易擠上去,人家一看我的中學,皺皺眉說不要。拿著報名表出來,后面還有一大群人在排隊。在太陽下烤得太久,我都幾乎有些中暑了,但我還要打起精神去找下一所學校。我一邊打著出租車找學校,一邊告訴自己,如果過了這一關,一定要努力讀書。”
人是需要一些難關才會成長的。經過這一次的打擊,甄榮輝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他仿佛變了一個人似的,開始知道發奮努力了。最后,他進入了一所位于偏遠而荒涼的山上的預科學校。經過1979年到1981年兩年預科的努力,他以優異成績考入了香港中文大學工程系。
小小工程師胸懷鴻鵠志
香港這個成熟的商業社會教育他,走工程師的路很穩定,但是不會有大的成功,而走商業的路,就像在滿布鯊魚的大海,游得快就會贏,否則會被吃掉。為了獲得更大的成功,他進入hp香港公司,成為一名頂級sales。
成長時期的磨難都是鍛煉。不管是從小學、中學還是高中,甄榮輝和他的同代人一樣,一直處于一種熙熙攘攘的競爭環境中,千軍萬馬要擠一條踏向成功的獨木橋。“所以,對于競爭來說,我從小也就習慣了。”
在英國統治下的香港,甄榮輝接受的是英國精英教育的熏陶,一定要成為社會精英人士,爬上去了就是爬上去了。香港這個成熟的商業社會教給他的第一課,是讓他對商業的重要性有了認識,他的創業意識亦有所萌芽了。
1984年甄榮輝大學畢業時,大學組織了一次就業輔導,有來自ibm sales的銷售總監及香港電訊的總工程師來給學生講課。那時他想:如果我要成功的話,20年后我會是他們中的哪一位?了解他們的工作及看過當場表現后,甄榮輝直覺上很想做sales的工作。“走工程師的路肯定是很穩定,走商業的路,就好像在滿布鯊魚的大海,游得快就會贏,否則會被吃掉。”自信自己會游得快,向往有更大的成功,甄榮輝選擇了挑戰度高的商業工作,進入hp的sales & marketing部門,成為一名銷售工程師。
hp的工作薪水不錯而且穩定。他第一個月工資就是4900港元。甄榮輝似乎天生具有銷售才干,三年后,他就成為公司的銷售冠軍。而到第四年,他每天只需工作不到兩個小時,就可以完成業績。“那個時候是蠻舒服的。因為你有一批大客戶在你的手里面,你把他們伺候好了,這個客戶其實是很難丟掉的。”那時他每天十點鐘出去拜訪客戶,之后就沒事了,但他不敢回家,怕回家老媽操心說,你干嘛這么早回來,是不是給炒魷魚了?于是他就去電影院看電影,一個禮拜看兩三場電影,看到后來電影都沒得看了,就跑到圖書館睡覺。
輕輕松松就能拿到30萬(港元)的年薪收入(包括銷售提成),而且作為銷售狀元,在hp的發展前景光明,這樣的環境是很多人所羨慕的,但是甄榮輝卻開始不滿足,覺得挑戰不夠大。“我分析自己的現狀,覺得這么發展下去,只有兩個選擇。一種選擇是改變自己,適應環境。哎呀,你不要要求這么高了。還有一個就是改變環境。其實你會發現mba是一個很好的換環境的踏腳石。你可以在高科技公司里做事,你也可以去做咨詢管理顧問,或者是去投資銀行,還可以去消費品行業工作……學一個mba可以給你好多路的。”甄榮輝決定放棄hp的工作去讀mba。
“小聰明”贏得大機會
mba畢業后的年薪將會在15萬美元以上,而且有機會成為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他放棄了hp30萬港元的年薪和穩定而輕松的工作,將全部的積累用作mba學費。他最終選擇去歐洲念書,“因為歐洲學校只需要1年時間,不僅花錢少,而且還能早掙錢。”
1984年加入hp時,月工資是4900港元,當甄榮輝1988年離開hp的時候,他的年薪達到30萬港元,他把在hp攢下的積蓄作為念mba的學費。當時他申請的是法國insead商學院。之所以選擇這所學校,是因為它學時只有一年,而且學校知名度并不遜于美國院校。“讀美國學校mba需要2年時間,而歐洲學校只需要1年時間。因此,去歐洲讀書不僅花錢少,而且還能早掙錢。”他是這樣計算的。
當他決定離開hp時,他接受了平生第一次專訪,正是在那次訪問上,他第一次清晰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愿望。“我記得是一份計算機周刊方面的雜志,他們到惠普來采訪銷售架構。后來發現我是銷售冠軍,結果我又去念書,他們就來采訪我。他們問我的人生目標,我說我希望畢業20年以后成為一個企業高級管理人員。”那時,他是25歲。
要去法國念書,必須會法語,可是甄榮輝當時沒有任何法語基礎,他又一次要挑戰自己的極限了。他花了三個月來突擊強化法語,但是在考試那天,他依然沒有太多把握。不過,他發現法語考試主要是面試,由主考老師問幾個問題,時間大約為15至20分鐘。他擔心自己的語言不過關,如果讓老師放開問,自己聽不懂再答不上來不就麻煩了!他事先準備好20多分鐘的講演內容。當面試老師提出第一個問題后,他就一口氣地回答下去,一直回答了20分鐘,根本沒有給主考老師提問下一個問題的工夫。結果,他就這樣通過了入學語言考試。
勤奮成就百萬年薪經理人
“我要先在國外工作一段時間,看看國外公司是如何運作的。而有國外工作的經歷,即使以后回香港也能對我的簡歷更有幫助。”在四個不同的工作意向中,他最后選擇進入貝恩國際策略顧問公司英國辦事處。
mba畢業以后,甄榮輝面臨著幾種選擇:一是回香港工作,二是留在國外工作,或者加入高科技企業,或者進入咨詢管理公司。四個方向的工作他都有選擇的機會,“我決定要先在國外工作一段時間,因為剛出來一年就回香港,沒有機會看看國外是怎么運作的,對我的簡歷可能也不是很有幫助。而選擇做咨詢,是因為它比較新鮮,可以接觸不同的事情,見識面廣。”最后,他選擇了貝恩國際策略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先在其英國辦事處工作。
盡管選擇進入貝恩公司,對他是反復權衡之后的理性選擇,他很喜歡這份工作,但貝恩卻給了他一個下馬威。上班三天之后有一個項目匯報會,他參加了這個兩小時的會議,卻發現有70%的內容都聽不懂。連會議都聽不懂,還怎么開展工作?他給遠在香港的媽媽打電話說可能很快要回香港了。在這次會議上的受“辱”經歷給他以巨大的打擊,他明白自己還得要拼命努力,就像當初考大學,當初學習法語一樣,愛拼才能贏。
經過半年的磨合,他發現和其他英國同事相比,語言是自己的短處,而分析推理能力是自己的長處。于是,甄榮輝把工作重點放到了項目調查方面,收集了大量數據,進行調查分析,并從中找出許多從前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最初,他的工作是咨詢顧問,當他把事先經過大量調查分析后的資料提供給項目經理時,項目經理似乎驚呆了,因為很少有一個咨詢顧問工作像他那樣深入。慢慢地,所有貝恩英國公司的經理們都點名要求甄榮輝加入他們的隊伍。正是由于這樣苦干加巧干,當該年貝恩英國要裁員三分之一時,他一個華人卻被保留下來。
在加入貝恩兩年多后,甄榮輝順利地從咨詢顧問升到經理。1991年他被派駐香港建立辦事處,業務發展迅速。很快,在他一手策劃下,貝恩又在北京開設了辦事處,他出任貝恩中國總裁。1994年,32歲的甄在加入貝恩4年半后,成為貝恩公司歷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以及最年輕的合伙人之一。這在“不up(提升)就out(離職)”、聰明人成堆的咨詢公司實屬難得。
“億萬富翁夢”的誘惑
做一個百萬年薪的職業經理人,“薪水很高,職務也很穩定”,但是永遠不會成為有影響力的企業家。“中國未來20年高速發展的經濟環境將造就一批百億級的富豪”,這一誘惑使得他不辭辛苦,屢次創業。
“作咨詢顧問,每天接觸到不同的客戶,為不同的案子服務。今天你可能是被客戶用直升機直接接到他們公司總部的樓頂上,你感受了大公司的豪華氣派;明天你沒準又要坐長途汽車在農村奔波,與泥土牛糞為伴。二者的巨大差異,讓你深深感受到這個世界好像不公平。錢好像很重要,但是有些東西還不只是金錢帶來的差異。然后你就會想,人生到底追求什么呢?”在成為年薪百萬的財務自由人后,甄榮輝不再是那個為搶廁所而煞費苦心的少年小伙,不再是因為有錢能多吃一碗飯而高興的大學生,不再是那個第一次擁有自己愛車而在雨中飆車的浪漫青年,他開始思考“人活著為什么”等哲學層面的問題,能夠做一些更有社會影響力的事情,成為他的追求目標。
在甄榮輝的記憶中,1995年的一段經歷對他觸動很大:“那時我正負責百威啤酒的項目,貝恩總部也過來了一個高級合伙人專門負責這個項目。我們陪著百威啤酒董事長august busch在中國各地考察,貝恩的高級合伙人從來沒來過中國,我全程陪同。有一天晚上,我們和老外在一起喝酒聊天,他們說在中國未來發展的二十年里面一定會出現十幾位十億美元家產的富翁。聽到這句話,我心中咯噔一下,因為我以前沒想過這個問題,但仔細一想覺得很有道理。香港在60年代到80年代的高速發展中,產生了十多個十億美元的大富翁,大陸未來20年的高速發展難道不能產生新的富翁嗎?你既然相信了在中國未來?0年會有幾十個富豪出現,那你再想一想,自己還有機會排上嗎?”
在大陸經濟快速發展的大潮中,香港人甄榮輝做起了“億萬富翁夢”。對他而言,“這個出發點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一種成就感。錢不一定就代表成就,但是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反映了事業的成功,或者在市場上的影響力。”
天上不會掉下餡餅,更不會掉下財富。要實現“億萬富翁”的理想,坐在辦公室等待,或者安于做一個朝九晚五的打工族肯定是不可能的,必須要投資,要創立自己的企業。去管理顧問公司的人一般做了兩三年就都想出來自己做事,甄榮輝最初其實也是有過創業的想法與嘗試。早在1991年,他就投資做了一種用聲音傳遞郵件的系統,后來他還投資做過磁性材料等等,兩次創業均以失敗告終,但也使他學到了不少東西,“創業需要很大的精力,你必須全職去做;同時,團隊也很重要。”
遭受過兩次創業失敗的打擊,如果不敢再嘗試,就此放棄,也就沒有今天的前程無憂以及今天的甄榮輝了。從失敗中總結出了一些經驗與教訓,1998年甄榮輝又開始嘗試新的投資項目——人力資源服務。
互聯網創造了新機會
互聯網經濟的興起,給甄榮輝帶來新的機會,風險投資成了最熱的話題。甄榮輝想借此良機把網站作大,決定引入風險投資。他為前程無憂網設計了一個美好的前程:引入投資、上市、做成國際品牌。
1998年甄榮輝和他的創業伙伴成立了一家人力資源服務公司。
之所以選擇這個領域,與他的一段經歷分不開。1994年,當時任貝恩公司中國區總裁的甄榮輝需要招募新人,他先在一份英文媒體上刊登了招聘信息,但效果很差。后來,經北京同事指點,他選擇了北京人愛看的一份當地媒體,結果反饋很好。但甄榮輝自己卻感到當時報紙的印刷質量太差。當時香港的《南華早報》每周有多達200多頁的招聘專版,人力資源市場十分活躍。但是,比香港人口還多的北京卻沒有這樣一份專業的招聘紙媒體。他隱約找到了市場的需求空白。
到了1998年,大陸的人才交流市場日趨活躍,無論是用人單位還是求職者個人,他們迫切需要一個更專業的、定位于白領青年的招聘渠道。市場已經成熟!甄榮輝經人介紹,和《中國貿易報》合作,首先在北京推出了《中國貿易報.前程招聘專版》。北京《前程招聘專版》的推出,獲得了很大成功,受到了企業以及求職者的普遍歡迎。受到北京市場的啟發與鼓舞,甄榮輝和他的創業團隊,開始在全國復制北京模式。五年多,在全國19個城市與當地媒體合作,推出了針對當地市場的《前程招聘專版》。
1999年,互聯網經濟正在全球興起,網絡給甄榮輝帶來了新的機遇。
1999年1月,甄榮輝先在上海推出了career-post.com網站,當然內容只能算是《前程招聘專版》的電子版,是一些企業招聘信息的集納。1999年底,互聯網經濟開始膨脹,風險投資成了最熱的話題。甄榮輝想借此良機把網站作大,決定引入風險投資。他為自己設計了一個美好的夢想:引入投資、上市、做成國際品牌。網站也因此易名為無憂工作網(51job.com)。無憂工作網的贏利模式十分符合中國國情,也受到國外風險投資者的青睞,很快,在2000年2月,一筆金額為1400萬美元的投資進入了甄榮輝的創業公司。
2000年以前,甄榮輝在前程無憂的角色還只是一個“天使投資人”,不參與具體的經營管理。等到2000年14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進入后,公司發展需要他全力以赴地投入,這時,他再次面臨著人生的選擇:是繼續做一個百萬美金年薪的打工皇帝,還是放棄眼前的舒適去做一個前途未卜的小公司的ceo,領取6萬美元的年薪?此時,甄榮輝已經37歲,在貝恩干了11年,如果繼續待下去,“薪水很高,職務也很穩定”,但“那時就有些怕,覺得可能再干20年還是這樣”。同時,互聯網的起飛讓他看到挑戰背后的巨大機會:“在互聯網業,即使你去年做得成功,過了一個年頭必須重新洗牌。這種充滿刺激的感覺很過癮。可以贏得很大,也可以輸得很大,完全看自己的機遇與功力。”
2000年4月,甄榮輝經過慎重考慮,決定離開貝恩,出任前程無憂ceo。
做中國人的ge公司
也許你看不清路,但你能看得見那里有一座山,那就是你的目標。我一直相信人才服務這塊業務有前景,我相信我們有一天是能做到10億美元的;我希望有一天,前程能像ge公司那樣成為行業典范,影響更多的中國企業乃至跨國企業。
甄榮輝認為他的成功“一半是運氣,一半是努力”。一直有好運氣的甄這次也不例外。
2000年2月,前程無憂的1400萬美元風險投資到位,而到了2000年4月,網絡經濟的泡沫開始破滅,很多創業網站不能再在投資市場上拿到錢了。而有了這筆投資,前程無憂卻獲得一個空間去慢慢成長。“有了這幾年的時間給我們成長,我們可以把我們的規模做大,把我們的管理做好,把我們的市場地位鞏固。”中國的人才市場正處在發育階段,機會無限,前程無憂得以隨著中國人才市場的成熟而成長,在甄榮輝看來,“這是非常幸運、非常快意的事”。
前程無憂的發展,其實并非一帆風順,也有過十分艱難的時候。2000年、2001年網絡泡沫破滅,全球經濟放緩,9.11事件后眾多跨國企業招聘計劃凍結,2003年又遇到sars事件,形勢似乎從來不是一片光明。在最艱難的時候,甄榮輝有沒有過后悔,有沒有想過放棄?
“我們知道人才服務這一塊肯定是值得做的,即使最早在北京的東花市小學起步的時候我們也看得見。香港《南華早報》的招聘周刊有200多頁,我們的《前程招聘專版》到現在還沒有發展到200多頁。所以,我知道成功的機會肯定是有的,而且這個機會只有在中國才能找到。日本的人才網站每年幾十個億美元的營業收入,我相信我們有一天是能做十億美元的。但是你說是哪一天呢,我也說不出來。你說到底有多長時間呢,你到底要做多少東西才能得到呢,這個可能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是信心我是一直有的。”甄榮輝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選擇。
據新浪財經報告顯示:從1999年到2002年的三年間,前程無憂營業收入就增長了25倍。到2002年,整個財年度實現盈利,銷售收入約2000萬美元,2003年銷售收入為3544萬美元,增長77%。2004年前三季度銷售收入為4386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0%。“我們不斷加快速度開設辦事處,現在已在全國20個城市開設有分公司或辦事處;我們又不斷開發新產品,為客戶提供招聘獵頭、培訓測評和人事外包等十多項專業的人力資源服務……我們的產品線很長,服務很深入,和客戶的聯系緊密。這就是我們的競爭優勢。”
四年前甄榮輝放棄貝恩的百萬年薪而出任前程無憂6萬年薪的ceo時,他的計劃是將51job運作上市,但這只是一個開始,他心中還有一個更宏偉的夢想——要做一間中國人的ge公司。在甄榮輝理想中,“當企業成為一個行業或企業群里的典范,它的影響力可以超過它規模的數倍甚至數十倍。譬如ge公司,它的影響力是全球的,經營ge不再是經營一個企業那么簡單,它在經營企業人的思想,它在與世人分享領先的管理經驗。現在,前程無憂還很小,但我希望有一天,前程能像ge公司那樣成為行業典范,影響更多的中國企業乃至跨國企業。”
這不是一個5年10年的工程,20年夠不夠呢?“在我退休之前,我希望能夠實現這個愿望。”甄榮輝又開始了一個新的人生計劃!
posted on 2006-07-25 10:22
崛起的程序員 閱讀(383)
評論(0) 編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