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股民一研究股市上漲下跌的原因,管理層就發笑。漲跌的開關掌握在他們手中,你們卻去研究技術啦、這個面那個面啦,這不是緣木求魚又是什么?
   投資中國股市的人,本來應該是非常幸福的。從股市誕生到今天的20個年頭,中國經濟一直牛氣沖天,從來沒有低于過7%的增長速度,1990年的GDP是 1.74萬億元,到2007年已經是24.6萬億元了,20年增長了14倍之多。作為實體經濟的晴雨表,照道理來講,就是一頭彪悍的大牛才對啊,即使投資人有所謂“過度情緒”,最多也就是有時候肥牛有時候瘦牛罷了。
   可悲的是,20歲的中國股市從來就沒有牛過,一會兒是骨瘦如柴的小貓,一會兒是碩大無朋的大象,股票價格總在喜馬拉雅的頂峰和馬里亞納海溝之間來回蹦達著。
   是中國股民有著運動員一般的體魄,熱愛登山跳海、跳海登山地來回折騰嗎?顯然不是。今天中央電視臺通過對76萬投資者的調查,得出一個數據:從2007年至 今,92%的股民虧損,虧損5成以上的人竟然接近6成!須知,今年是“黃金十年”的第二年,也是言猶在耳的“增加人民財產性收入”和“防止股市大起大落” 這些莊嚴的承諾才說了6、7個月啊。而縱觀20年股市的發展歷程,至少也有92%以上的平民參與者血本無歸,幾萬甚至十幾萬億的平民資財化為灰燼。說中國股市是百姓財產的屠宰場,那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中國股市怎么了?一個社會財富的源泉怎么成了社會財富的黑洞?一個全體社會成員民主公平地分享社會發展成果的渠道怎么成了加劇社會不公不義的工具?讓我們看看中國股市的結構吧。
   中國股市由五個部分構成:1、代表法律權威、行使市場監管責任的國家機關;2、被投資者,也就是上市公司;3、投資者,也就是股民、基金和其他機構投資者;4、在以上三者之間架設溝通橋梁的社會中介機構,如交易所、券商、會計師事務所;5、由公共知識分子和各利益集團代言人組成的公眾輿論。
   照道理講,如果市場各部分各守其職,市場應該平穩發展才是啊,但是事實卻表明,18年來,中國的股市一直就是這樣要么是貓,要么是大象,來回折騰個不休。
   為什么會這樣?我們要從市場上漲下跌的原因分析起來。
   中國股市從誕生至今,從來都是一個受著嚴格政府管制的“政策市”,其上漲和下跌完全是政策人為制造出來的,所以和實體經濟幾乎老死不相往來。
   既然是人為的政策市,為什么不將股市調控成平穩發展的市場呢?
   因為漲跌得越“暴”,利益得的就越巨大!
   設想一下,假如有人能準確地在中國股市的每一個低點買入,又在股市的每一個高點賣出,有個三年五年的,他將擁有多少財富?實在難以想像。不是說成為億萬富翁很簡單嗎?只要拿十萬元錢,找到10個翻番的股票就實現億萬富翁的美夢了。
   試想一下,假如這個“神人”在低點買入后,他是否希望在短時間內漲得越高越好?而他在高點賣出之后,是否希望在短時間內跌得越低越好?
   誰能找到大盤的高點低點?制造政策的人;誰能找到個股的高點低點?操縱個股的人。
   誰制造著政策?中國證監會;誰具體操縱個股?機構投資者。
   中國證監會和機構投資者應該是什么關系呢?應該是貓和老鼠的關系。但是現實是什么關系呢?是一家親的關系。
   一家親是如何形成的?1、入市靠證監會批準;2、運行靠證監會“窗口指導”;3、隊伍相互融合。
   僅僅查公開的資料就一目了然,證監會不過是一個跳板,許多證監會官員們人生的目標是到被監管單位去享受財富。  
   先看證監會和券商的隊伍融合:  
   新銀河證券的董事長李鳴曾是中國證監會稽查二局局長;新銀河證券的總裁肖時慶曾任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  
   安信證券總經理王彥國曾在證監會發行部、基金監管部、證監會南京特派辦、上海證管辦等部門擔任要職;  
   國金證券董事長雷波,是已被“雙規”的前證監會副主席王益的在證監會時的秘書;  
   平安證券總裁助理張文生曾經是證監會干部;  
   曾任證監會副主席的汪建熙,后來搖身一變,成為合資投行中金公司的董事長;  
   太平洋證券總經理王超,曾任證監會法律部主任,證監會杭州特派辦主任、黨委書記、證監會稽查一局局長等職;太平洋證券獨立董事王連洲更是在業內赫赫有名,是基金法的起草組長;  
   …… …… ……  
   再看證監會和基金公司隊伍的融合:  
   目前60家基金公司中,15家基金公司的總經理曾在證監會、上證所、深交所擔任過要職;此外,還有7家基金公司的董事等也在上述監管部門工作過;  
   甚至美國的也在招募中國證監會的官員:不久前,中投公司砸下32億美元的美國私募基金弗勞爾斯的董事總經理宣昌,就曾任證監會規劃委委員和機構監管部副主任。  
   …… …… ……  
   好了,在這樣明目張膽的融合中,證監會對市場中兩支最重要的主力的監管已經成了左手管右手了。剩下來監管誰呢?管上市公司?  
   眾所周知,上市公司是券商輔導、保薦、發行上市的,券商和證監會是一家人后,上市公司和證監會就有了“姑表親”;而基金等機構投資者要炒作股價需要上市公司有相應的消息配合,上市公司也要基金拉升股價進行減持、再融資等活動,在市場生存過程中,上市公司通過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也和證監會有了“姨表親”。都是一家人,那么監管誰呢?  
   還有兩支力量:“經濟學家”和媒體輿論。但是大多數“經濟學家”本來就是強勢利益集團包裝出來的、豢養著的,而這些強勢利益集團通過廣告購買、信息溝通早已經將大多數輿論媒體收歸麾下了;至于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假如他們堅持客觀公正的立場,在沒有集體訴訟制度的中國,在中小股東沒有對上市公司監督管理權的中國,能生存下來嗎?  
   現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道德,將證監會、券商、機構投資者、中介機構、大眾輿論焊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的時候,他們就是反市場的一致行動人!暴漲之后暴跌,暴跌之后再暴漲,就在這瘋狂的上串下跳中,一次次絞殺中小投資者的資本,一次次剮削人民的財富!  
   今年年初,滬深兩市的流通市值是10萬億,到6月18日已經不到6萬億了,這4萬億真金實銀,相當于去年全年國家財政收。80%財富到那里去了?我們知道從去年到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