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導語]短短幾天,兩大瀏覽器陣營似乎約定好,先后發布了自己的最新版本--IE7和Firefox2。今天,Web時代的到來重新喚起了Firefox的斗志,向IE發起挑戰。你能相信嗎?歷史總是充滿巧合,早在10年前雙方的對決與今天卻有許多驚人的相似,而1995年Firefox前身Netscape的創始人,就已為今天的大戰埋下伏筆。想了解這一切嗎,讓我們倒轉歷史的車輪回到1993年。。。。。。
我們都知道 Tim Berners-Lee 在1990年發明了首個網頁瀏覽器--WorldWideWeb,使瀏覽器和網絡的發展聯系在了一起。但真正促進因特網迅速發展的是一個最先在Unix運行的圖像瀏覽器NCSA Mosaic.而正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Marc Andreesen與SGI 公司的創始人 Jim Clark共同建立了網景通訊公司。并在1994年發布了他們的旗艦產品Navigator(導航者)瀏覽器1.0版,揭開了與微軟公司瀏覽器之戰的前奏。
歷史驚人相似點之一:微軟在1994、2006年同樣被認為錯失互聯網浪潮。
[歷史]
1993年美國伊利諾大學的 NCSA 組織推出的 Mosaic瀏覽器掀起了互聯網熱潮,網景公司借瀏覽器Netscape Navigator占領了70%市場。而微軟1995年底才真正感覺到用戶對網絡的需求,借助其全線產品力量推動自己的瀏覽器。
[今天]微軟同樣為人為是網絡服務時代的后來者。網絡業巨人Google、雅虎相繼加強火力,將更多API開放給開發人員以爭搶更多用戶時微軟才重組產品線,到2005年11月才正式推出自己的“live” 網絡服務戰略。
歷史驚人相似點之二:微軟1995年、2006年同樣借鑒firefox經驗倉促推出瀏覽器IE。
[歷史]1995年微軟為配合Win95推出,匆促的購入了Spyglass公司的技術,改成Internet Explorer1.0。而它購入的其實是Netscape的早先技術,已落后當時的Navigator瀏覽器,速度慢,不能顯示許多三維動畫,也不具有高分辨率。

[今天]IE6的發展已經沉睡了5年,而微軟本不打算單獨推出IE7,僅想作為Vista的一個默認瀏覽器發布。但不料Firefox借助社區聯合Google等接連發布重要升級版本2.0以及馬上的3.0向IE發起了有力沖擊。迫于壓力,微軟只得推出了IE7,但并不支持Windows 2000及以前的操作系統,這對一貫注重版本兼容性的微軟,只能說是無奈選擇倉促上陣。而且就目前看來針對Windows2003和XP的IE7較IE6技術上并無實質變化,只是增加了Firfox早已經有的符合現在上網習慣操作特性。
歷史驚人相似點之三:微軟1995年、2006年同樣在忙于推出被認為是最成功的新一代操作系統.
[歷史]1995年,微軟以強大的攻勢發布了Windows 95,包括了商業性質的Rolling Stones的歌曲“Start Me Up”。很多沒有電腦的顧客受到宣傳的影響而排隊購買軟件,但他們甚至根本不知道Windows 95是什么。后來的Windows 95版本附帶了IE 3和IE 4。當IE4被整合到操作系統后,它將給系統帶來一些新特征,這個也是在微軟的反托拉斯案中的焦點,因為整合Explorer排擠了微軟的競爭對手Netscape的產品。
[今天]微軟即將推出下一版本操作系統Windows Vista。它是繼Windows XP和Windows Server 2003之后的又一重要的操作系統。微軟聲稱新的關鍵技術為“Windows Vista系統的基石”包括: Windows Presentation Fundation(簡稱WPF) Windows Communication Fundation (簡稱WCF) Windows Workflow Fundation (簡稱WWF) Windows CardSpace (簡稱WCS)以上四種關鍵技術被命名為.Net Framework 3.0。而IE7也將隨之推出,并具備了專有新特性。
歷史驚人相似點之四:相隔10年后的兩大瀏覽器陣營再次對決,同為爭奪桌面環境。
[歷史]瀏覽器設計之初的目標是使它可以容易的讓PC用戶訪問網絡上內容。然而Netscape設計者們看到隨著網絡的發展,應用程序運行在網上,那么Netscape瀏覽器會代替Windows的缺省用戶界面,而當時Netscape已經占有大半的Windows桌面瀏覽器市場。這個超前的網絡服務理念觸動了微軟神經,誓要收回失地。
[今天]IE7產品經理Gary Schare表示,“瀏覽器是Web的大門,也是實時服務的窗口。”微軟已經開始著手windows vista桌面環境,例如側邊攔的開發,Live網絡服務計劃,使更多桌面應用可以接入網絡操作。Firefox 瀏覽器也在開發者社區以及和google等Web服務廠商聯合,圍繞其瀏覽器推出許多實用的軟件服務應用插件,在操作系統之上編織一個接入web應用的界面,掀起新一輪“入口”革命。
歷史驚人相似點之五:微軟借助操作系統平臺優勢并加入了自定義的技術。
[歷史]1998年微軟推出了當時最成功的一代瀏覽器IE5。微軟擴大自己的優勢除了實現HTML 4.0和DHTML以外,微軟加入了許多自己定義的技術瀏覽器功能: 1. 在支持NetScape的JavaScript(ECMA Script)的基礎上實現了功能更加強大的Jscript引擎。 2. ActiveX的兼容讓瀏覽器通過ActiveX和ActiveX Document具備了高度交互的能力,內置了MSXML解析引擎,支持DOM和XSLT. 3.提出了HTMLComponent和HTML Application,通過編寫腳本方式的組件和應用程序讓HTML無所不在。 4.內置了矢量圖形解析引擎VML。
[今天]微軟在新一代操作系統Vista中加入了新的標記語言“XAML”。可以使用XAML來定義文本、圖像和控件的布局,這與使用HTML非常相似。并推出了新的圖形引擎WPF,其專門針對IE的版本WPF/E.大多數寫入WPF的應用程序均可能同時包含程序代碼和XAML。XAML基于XML擁有了比較嚴格的規范,在WPF下執行Vista整個操作系統成為其容器,相對于IE而言,擁有更加廣闊的空間。

你知道嗎?1995年Firefox前身Netscape的創始人們(如下圖),就已經預言了今天的大戰。
當初Marc Andreeson和Jim Barksdale在90年代開創了Netscape時,就大膽的設想,隨著網絡的發展,應用程序運行在網上,那么Netscape瀏覽器會代替Windows的缺省用戶界面,成為用戶的首選,而Windows系統后臺的意義也就不大了。這個超前的網絡服務理念由于受到當時網絡技術的限制,即使在Netscape退出舞臺時也沒實現!但他們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這為瀏覽器擇日再戰大戰埋下了伏筆。如今軟件應用的環境已經由單純的PC應用逐步遷移的更多基于Web的應用。當初Netscape設想的網絡應用環境,現在已經到來。我們的網絡需求將不僅僅是瀏覽網上內容.還有更多的是使用網絡服務.

瀏覽器的角色將融入到豐富網絡應用程序中作為服務操作環境。瀏覽器Web界面將變為通向豐富網絡服務的入口。所以firefox這時候的崛起可以說是10年前瀏覽器之戰的繼續。
回首歷史,十年瀏覽器之爭帶給我們什么??
競爭促進了瀏覽器技術的發展,十年來兩大瀏覽器陣營上演六輪激戰 原先只能基于C/S架構的應用已經漸漸遷移到B/S架構上。 在豐富的界面表示層的支持下逐漸形成Rich Client的演化,使用XML,HTML,DHTML,JavaScript,CSS等等各個相關技術開始出現大量客戶端承載部分邏輯的應用。而隨著PC時代到Web時代的發展而帶來的瀏覽器功能的變遷。

IE,Firefox 作為網絡內容瀏覽這個表層功能比拼的背后,更廣闊的是誰可以更好的理解網絡中軟件既是服務的比拼,使瀏覽器真正成為通向網絡應用世界的一扇窗。firefox也吹響了它的號角“rediscover the web"。它的未來將是作為Linux的缺省瀏覽器,擁抱開源社區,良好的跨平臺特性給予它的操作系統一個豐富的瀏覽器體驗。而IE瀏覽器也將在微軟重新投入技術力量而產生脫胎換骨的變化。
相關人物:Bill Gates
1995年,蓋茨將微軟推向互聯網前沿,使得IE瀏覽器成為公司互聯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人物:Jim Clark
Clark在離開SGI公司后與Marc Andreessen 合伙創辦了Netscape公司。
相關人物: Douglas Colbeth
Spyglass公司CEO獨家擁有NCSA Mosaic商業權利,后轉讓微軟。
名人名言
當Web及其瀏覽器日臻完善,操作系統依賴也將消失。
--Mosaic的早期開發者之一Jon Mittelhauser
技術25年一個周期,需要新一代來給媒體賦予新特性。
--Netscape瀏覽器的創造者Andreessen
網絡媒體、內容與服務領域,為不同的人提供了多種發展空間。人人都是競爭者,卻不能都是常勝將軍。
--微軟公司總裁SteveBallmer
瀏覽器將簡化計算機用戶的操作--對那些成千上萬的人來說,它就象操作錄像機一樣簡單。
--前Intel CEO 安迪 葛洛夫
瀏覽器并不能定義Web特征。這就如同我們一輛汽車的制導輪決定了一個車子的特性一樣。你需要一個輪子,但是沒有車子你并不能單獨購買一個輪子。
--前Sun首席執行官Scott McNealy
特別策劃: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