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學(xué)習(xí)那種語言,單數(shù)第一人稱代詞的“我”是教科書中最早出現(xiàn)的詞匯之一。日語中“我”的詞匯比較復(fù)雜,同義詞很多,另外,也不像漢語的“我”和英語的“I”使用那么自由。而要根據(jù)場合、年齡、身份及性別等條件選用適當(dāng)?shù)脑~匯。
わたし(私):這是日語中“我”的最普通的說法。它基本上不受年齡、性別的約束。比「わたくし」更通俗、常用。
わたくし(私):也是常用的說法,但比「わたし」鄭重。在比較鄭重、嚴(yán)肅的場合或者身份比自己高、資歷比自己深的人說話時使用。
あたし:是「わたし」的音變,語氣比「わたし」更隨便了一點兒。這個詞曾經(jīng)是男女共用的詞,現(xiàn)代基本上成了女性用語。
ぼく(僕):是男子對同輩或晚輩的自稱。不如「わたし」鄭重,給人以親近隨和的感覺。「ぼく」的當(dāng)用漢字是「僕」,古代讀成「やつかれ」,是表示自謙的第
一人稱代詞,起初男女通用,從明治時代起,學(xué)生們開始讀成「ぼく」。「僕」也讀「しもべ」,「召使い」的意思,即仆人、男傭人。這顯然是源于中國古代的
“仆”字之意。
こちら:強調(diào)說話者自身或自身一方的情況時使用。例如:「もしもし,こちらは田中ですが」,「こちらはいつでも結(jié)構(gòu)です」等。
こっち:同「こちら」。口語化。
あっし:比「わたし」俗。是木匠、瓦匠、裱糊匠等男性手藝人的用語。給人以灑脫、豪俠的感覺。
わし:是「わたし」的音變。語感比「おれ」略鄭重一些。江戶時代曾是女性對親密者的用語,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了年長的男性或相撲界人士在同輩及晚輩人面前的用語。
わっち:是「わたし」的音變。比「わたし」俗。曾是木匠、瓦匠等手藝人用語。
おれ(俺):俗語。是關(guān)系密切的同輩男性之間或在身份低的人面前的用語。這個詞原來是男女通用的,只是到了現(xiàn)代才成了男性的專用語。
おいら:是「おれ」的音變。現(xiàn)代通常是男性用語,語感略比「おれ」俗。
こちとら:同「おれ」「おいら」。較俗,有尊大語氣。
それがし(某):古語,有尊大語氣。這個詞是在日本鐮倉時代以后才作為第一人稱代詞使用的。本來是男性自謙語,后來作為尊大的第一人稱代詞使用。
おら:同「おれ」「おいら」。江戶時代的女商人也曾用這個詞自稱。
身共(みども):文語。過去武士階層中同輩之間或在晚輩面前使用。語氣鄭重。
小生(しょうせい):多書信用語。男性自謙語。
愚生(ぐせい):同「小生」。
迂生(うせい):同「小生」。
手前(てまえ):自謙語。同「わたくし」。也作第二人稱代詞用。
てめえ:是「手前」的音變。粗俗。 ― 《極道鮮師》里面經(jīng)常聽到山口老師說的一個單詞^O^
手前ども:同「わたくし」。商人使用比較多,帶有謙恭的語氣。
不肖(ふしょう):自謙語。相當(dāng)于漢語的“鄙人”“不才”之意。
我輩(わがはい):也寫作「我が輩」「吾輩」。是帶有些許尊大語氣的自稱。
吾人(ごじん):漢語式表達(dá)。帶有尊大語氣。
おれさま(俺様):比「我輩」俗。相當(dāng)于漢語中的“老子”之意。
自分(じぶん):同「わたくし」。原來是軍隊中下級對上級說話時的自稱語,現(xiàn)在在年輕的學(xué)生中也經(jīng)常使用。
己(おのれ):文章用語。卑稱。
おの:經(jīng)常與格助詞「が」連用,以「おのが」的形式出現(xiàn)。
わらわ(妾):是江戶時代武家女性的自謙用語。是由「わらわ(童)=わらべ(童)」轉(zhuǎn)義而成。
あたい:是「あたし」的音變。比「あたし」俗。主要是東京「下町」的幼兒或婦女的自稱。
余?予(よ):過去是皇帝、貴人等有身份的人的自稱。有尊大語氣。現(xiàn)代在鄭重、嚴(yán)肅的講演或文章中也有使用。
余輩(よはい):漢語式表達(dá)。有尊大語氣。
本~:例如「本大臣(ほんだいじん)」是大臣的自稱,「本官(ほんかん)」是警察官或擔(dān)任政府官職的人的自稱。
われ(我):文語。例如「われは~なり」
わ(我):文語。我、吾。
另外,還有一些方言。如「うち」是關(guān)西地區(qū)的女性用語;「わて」是關(guān)西地區(qū)男女同用語;「あて」是京都、大阪地區(qū)平民女性用語;「わい」是關(guān)西地區(qū)男性用語,同「わし」「お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