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年前,聽張明敏唱過一首歌"我的中國心",也許是生在中國,長在中國,且從未邁出過國門的緣故,對歌中飽含的感情并無多少體會。這次到新、馬、泰旅游,接觸到一些華僑和華裔,和他們交談中,那種對祖國對故土深深眷戀與熱愛的游子情懷,令我十分感動,以致使我又情不自禁想起那深情的旋律--"中國心"。
泰國導游蔣先生,(在泰國,先生、兄長等都稱PiP*9鄄i,因此他讓我們叫他蔣PiPi。)三十歲左右,第三代(或第四代)華裔。他不知自己的"根"在哪里,只知道在中國北方。其實從他父輩起就已是泰國國籍,但他仍加入了云南同鄉會。他說:"因為云南離得近,活動多一些。"
談到中國時,蔣PP坦言,父親的"中國情結"比自己更強烈。那年亞運會在曼谷召開,父親率全家到現場為中國隊喊"加油"而不為泰國隊"加油",每當五星紅旗升起,父親都激動得熱盈眶。這次中國申辦奧運,公布投票結果的那天晚上,全家人早早在電視機前恭候,中國獲勝,全家歡呼雀躍,父親更是高興得眼淚直流……
在導游過程中,蔣PP介紹泰國的情況時,也充滿著感情,看得出來,他同樣摯愛這片生他養他的熱土。我問:"蔣PP,你平時覺得自己是中國人還是泰國人?"他瞪我一眼,說:"雖然我是泰國國籍,但我身體里流的是中國人的血,我是華人。"
張師傅是在馬來西亞給我們開車的司機。從新加坡到馬來西亞換車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他和藹可親的笑臉。一見我們,張師傅就說:"我喜歡給大陸來的旅游團開車,看到你們覺得格外親切。"他告訴我們,他的老家在廣東潮州,是移居馬來西亞的第三代了,今年五十六歲,已退休,家在農村,因為閑不住,又出來開車,一來可以增加點收入,二來還可經常有機會接觸到故鄉來的人。短短幾句話,真情卻可見一斑。
馬來西亞氣候炎熱,加上我一路暈車,頭重腳輕,張師傅總是倍加關照。一次車行半路,我突然發現一件衣服不見了,不知是丟在了路上,還是已塞進行李,他竟停下車,打開底部的行李廂讓我翻找,真讓我感動。張師傅不只一次的說:"現在祖國強大了,我們海外華人的腰桿也硬了,我們真希望祖國強大呀!""看到祖國繁榮昌盛我們真高興啊!"其赤子之情,溢于言表。
我們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時正值春節臨近,所有的華人店鋪都張燈結彩,紅彤彤的裝飾給南國的綠色世界憑添了鮮活與亮麗。唐人街上更是大紅燈籠高高掛,對聯窗花宮燈香燭應有盡有,"福""祿""壽""喜"樣樣齊全。那種濃濃的喜慶氣息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氛圍,甚至比在國內更甚。
新加坡導游陳小組和馬來西亞導游小李,是更年輕的一代華裔。他們在導游過程中表現出的中國文化底蘊,也令人感佩。臨別時我問小李叫什么名字,他告訴我叫"李文唐",又特別解釋道:"唐朝的唐。"這時我不禁想起那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唐人"不就是中國人嗎?!
我在旅行中接觸到的幾個海外華人都是極普通的人,他們的生活狀況大概只是小康,有的甚或還不到小康。也許,他們永遠不能像那些成功者一樣做出回國投資之類的壯舉,也許,他們畢生只能在異國他鄉對故土遙遙守望,但他們的心、他們的情、他們的根,仍然留在祖國,留在桑梓。正如托起春色的不僅是艷桃翠柳芍藥牡丹,也有那漫山遍野的山花小草,這,就是我們遍及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