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畢業論文搞得沒有頭緒,還是花了一早的時間去聽了一場報告,是來自英國利物浦大學的吳青華教授作的講座, 主要講了兩個內容:一是E-自動化,二是價值觀對東西方科學研究創新的影響。關于自動化專業我不太感興趣,不過他們安排在第一講,也只有聽了,給我的感覺他的PPT做得相當漂亮,可以說,很多圖文并貌,動畫結合把他們的系統或是想法表現得很明了,圖或是圖的結構所表現的東西使人能看得很明白,如果全部用文字來解釋可能就不是一兩句所能解決的了的。是的,有的人東西或是研究做得出來,但不一定寫得出來或是寫出來能讓別人明白,這也需要一定的修煉。就像他后來第二講的內容所說的那樣。
?????????第二講講到中西價值觀,從他的報告或是也聽過以前來自海外友人的演講,都能感覺出來,中西文化差異帶來的環境影響直至研究的影響是很大的。為什么我們出不了諾貝爾獲獎者,即使有也不是在本土,而是在海外研究學習的呢?盡管我們的基礎都很不錯,可以說,中國小學生10歲左右所得的知識肯定要多于外國同齡的小孩子,但在研究創新方面卻是跟著別人的感覺走?教育、體制、相關的因素太多了,一般讀書讀到30了,還在讓父母操心,人生能努力奮斗的大半部分都已經耗盡了。在這個大環境下,沒有人能靜下心來不為職稱、不為薪水而去苦心研究。很多都從眾去過大家一樣的生活。按常理思維注定是沒有新意,何來的創新?人變得浮躁、對于什么都是太功利,并希望短期產生經濟效益。學術范圍內也沒有凈土,想想漢芯都可以,其他的還相信嗎?
?????????對于知識和能力的認識,是啊,高知識就代表高能力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知識只是短期通過他人傳授或是自已自學而得到的新內容,而能力則是長時間自己反復訓練的結果,這是吳教授的說法,更強調的是實踐,而不是理論,對于研究不要太空泛,越是說得越空泛的東西越是難于理解。他舉的例子:姑娘像一枝花。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說姑娘漂亮嗎?可是花也有好看的和不好看的。
?????????最后講到天才?以前有名言說天才是1%的智慧加99%的努力。天才到底是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的定義,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稱之為天才的人在他所從事的領域都是有一定的知名度,是因為他們對其研究或從事的工業感覺興趣愿意并且實際上也不斷地為之持續奮斗努力。呵,我的興趣是什么?想到現在還是沒有弄明白。
?????????從現在開始,不要問什么結果,做什么事情踏踏實實做下去,沒有努力哪來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