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在政府單位的電子政務建設上的投入可以說是不遺余力,以期望通過電子化的手段來達到各級機關職能公開、辦事透明、提高辦公效率、杜絕職能腐敗等;國家的想法是好的,但具體效果不佳,原因何在呢?國家每年投入如此大的金額,正常來說,各政府機關的信息化方面應該建設得不錯,可事實情況是除了為每人配備一、兩臺電腦,用來上互聯網外,各政府機關有什么具體的應用呢?各政府機關的外網改版是一年一小改、三年一大改,可是改來改去,還是那些業務,無非是技術的升級、替換;花費了那么金錢,老百姓得到了什么實惠呢,這樣的不利國利民的事情,可各級政府機關為什么還如此熱衷,樂此不疲呢?
首先個人認為國家的信息化決策人犯了一廂情愿的錯誤,認為外部的刺激可以促使內因的變化,從而達到黨中央對各級機關工作人員的期望;現在看來這是本末倒置,就好比一個人,如果真的想改變自己的行為,首先要自律起來,從心改變起,其次在是接收外界的監督,而我們國家的電子政務化建設就犯了這個本末倒置的毛病,不是先從體制上來進行改造,而是匆忙就實行電子政務化,到現在,有多少公務員清楚電子政務化的目的?
電子政務化是必要的,也是政務辦公的方向,但首先要要求各級政府機關內部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一句話,制度先行。國家同時要配備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化電子政務建設。然后在一些鮮明特點的地區實現試點,總結經驗,繼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如果管理依舊、體制依舊及加上各政府機關人員的工作作風,認為電子政務化后,能夠方便和幫助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簡直是掩人耳目。
信息化只是有助于解決問題的一種手段和工具,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手段。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