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244425-1.html
☆青春易逝,不用實在可惜
“人生的青春,逝去就不再來了。”“年輕有為”是指能夠珍重青春的人,如果青年時代無所作為,那就是“年輕無為”,這實在很可惜。青春本身就是無量的寶藏,具有偉大的價值。青年人應該利用青春的特權,多做一些事情。即使做不成功也不要緊,至少也會換來一點失敗的教訓。
青春一縱即逝,不用它實在很可惜。
☆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我在30歲的時候,還在當老學生。當時我已經是一家工廠的經營者,這家公司有50個工人,我是社長。那時候,我去拜托濱松工業專科學校的校長,他同意收我當旁聽生,從高工一年級學起,天天上學,為的是想學一點工科的理論課程。學校一放學,就回到自己的工廠工作,邊學習邊工作,每天忙得不得了。通常都工作到三更半夜,不眠不休。
人的一生離不開學習。要想進步就不能離開學習,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公司不要用關系進來的人
靠關系或請人介紹,這種人我公司絕對不錄用。原因很簡單,靠關系進來的人沒有一個是有才能的人,真正有才能的人要靠自己的力量進來。請人介紹更是不可靠,尤其請國會議員介紹進來的人,我沒有發現過有一個是可用的人才。
我從來不過問公司的人事問題,也不擔任新進人員的考試委員,因為我對"人社考試"一直抱著懷疑。何以在學校念了三四年的畢業生,能在一二小時的考試過程中就把他的能力考出來?再說,即使新進人員考試合格,他的能力也只不過考試委員的水平而已,我看沒有什么了不起。
☆絕對不允許公私混淆
我一生從來沒有用過公司的錢,雖然我是這家公司的社長。不但如此,我也禁止公司的高級人員使用公費做接待工作。用接待來做生意,是最沒出息的做法。
我把公司的公車廢止了,不讓高級人員坐公司的轎車上班。我自己也是開私家車上班,連汽油也是用自己的錢買。不但如此,我最看不起有些公司,讓公司的社長夫人坐公司的車去看戲、去百貨店購貨、去參加宴會,甚至讓社長的小孩也坐公家車去上學。有些社長把公司的公家車司機叫來為社長夫人或小孩開車,簡直不合道理,這是公私混淆,假公濟私,萬萬行不得。
☆工作是為自己工作。不是為別人工作
公司職員遇到社長不必起立敬禮,他只要拼命地工作,就是對社長的最高敬意。虛禮無用,工作要緊。
工作是為自己工作,不是為別人工作。所以說,有人認為他是為公司工作,這就不對了。因為能為自己工作,而在工作上找到樂趣,這就是他本人的幸福,也是公司的幸福。有人為工作而工作,不是為自己的幸福而工作,世界上沒有比這種工作更無聊的事了。
☆窮苦出身,才會更加努力
在貧窮家庭出生,不要以為是可恥的。也不要因為家境窮苦,無法上比較高級的學校而悲觀。反而要為出生在貧苦家庭而自傲,因為出生在貧苦家庭,這是給你一個努力的機會。由于出身窮苦,自己想從窮苦中解脫出來,自然會比人家多加一倍努力。努力的結果,絕對會帶來比較富裕的人生。成功的人物,大多出身貧苦的。
☆成功的秘訣在于永不模仿別人
我成功的全部秘訣,就在于永不模仿別人,永遠立志創造出別人從沒有過的高質量產品,正是這樣不懈的努力,才走上了汽車產業的顛峰。
我討厭模仿。所以我們公司是以我們自己的做法去探索的,為此我們也吃盡了苦頭。雖然趕超他們之前我們花了不少時間,但是,在趕超之后,我們技術上的領先就形成了彼此之間的差距。我們從一開始就選定了艱苦奮斗的方向,所以是先苦后甜。模仿只圖一時的舒服,日后就會叫苦不迭。作為一個科研人員,認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是尤為關鍵的。我現在還是這樣想的,模仿一次,就會永遠模仿下去。
☆模仿是先樂后苦。創造是先苦后樂
模仿,就是把人家的研究成果據為己有,制造出一模一樣的商品。雖然模仿得真似乎很不容易,但是世界上沒有比模仿更加快樂的事情。能把它模仿成功,不是很快樂嗎?
話雖如此,模仿是先樂后苦。因為一旦嘗到了這個滋味后便欲罷不能,只要有一次模仿成功便不想自己創造了。這樣,不想自己創造而專事模仿,永遠走在人家的后面,世界上還有比這種事更痛苦的嗎?無法超越人家,或制造出人家要向你模仿的東西,怎么會快樂呢?
可是,創造就不同了,是先苦后樂。創造是一件非常艱苦的工作,有99次失敗才會有一次成功。在創造的過程中,時間、金錢、精力、創意、工夫等都不可或缺,并且這幾項因素又不一定能保證最后會給你帶來成功。
話雖如此,一旦創造成功了,其快樂是無與倫比的,并且創造會給你帶來永遠的快樂,不會是短期的。所以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先苦而后樂,何樂不為?
☆失敗也是好事
人沒有刺激就不會進步。當一個人身處逆境、走投無路時,智慧就顯得尤為寶貴。發明的最好條件是吃苦耐勞,是親身體會痛苦。經受的痛苦與獲得的榮譽往往成正比。如果說有了榮譽就沒有痛苦,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失敗也是好事,一個沒有經歷過失敗,一帆風順就把問題解決了的人和一個經受10次失敗才獲得成功的人,他們如果是同齡人,要我選擇的話,我就要經歷過失敗的那一個。同一年齡,經受過失敗的人能吃苦耐勞,因為這些痛苦的經歷可成為一股力量,成為人生飛躍的基礎。
☆我對他人的“失敗談”特別感興趣
什么是“失敗談”?就是談一些失敗的經驗。什么是"成功談"?就是專談他的成功史。我不喜歡聽人家的成功史,因為他人的成功不一定對我有幫助,可是他人的失敗可以作為他山之石,拿來攻玉。所以,我對他人的成功不感興趣,反而對他人的失敗特別有興趣。
一個沒有失敗過的人,實在很可憐。我認為人不經失敗就不會長智,更無成長可言。人都是從失敗中,記住了失敗的經驗,然后檢討為什么會失敗。反省失敗的原因,雖說經歷了一次的失敗,卻會帶來長期的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名言,一點都不假。
聽聽人家的"失敗談",便可叫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錯誤;因為能夠避免犯錯,才有成功的希望。至于聽人家的"成功談",他人的成功肯定有他人的條件,他人的條件不一定和你的條件一致,聽這些"成功談"對自己毫無幫助,所以我就不喜歡去聽,原因就在這里。
☆培養年輕人,必須讓他們不斷地工作
我們年輕時,常被老一輩的人說志氣,現在我絕不會說這樣的話。我年輕時,飛機性能還沒像現在這么好,如今只要花10個小時就能到美國。時代在進步,年輕人也在進步。若沒有年輕人的進步,這個世界就會倒退。所以年輕人的智慧永遠是進步的。由此,為培養年輕人,必須讓他們不斷地工作,讓他們打開第六感之門。我的工作重點就在于此。
☆石頭就是石頭。金子就是金子
公司里每一個人都毫無保留,完全暴露自己的優缺點,是一件好事。石頭就是石頭,金子就是金子。教練要盡量掌握運動員的特點,并使之得到充分發揮,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合理安排。那樣,石頭也罷,金子也罷,統統都會成為真正有用處的東西。
☆機械靠燃料。經營靠哲學
我是搞機械出身的,知道機械這種東西,只要有燃料和潤滑油便能使它運轉。同樣地,經營企業也要有一套哲學,沒有哲學的人來搞經營肯定會失敗。誰會在沒有哲學的人底下工作呢?
有正確的思想和哲學,便可保證企業會永存不亡。沒有正確的思想和哲學,企業就危險了,一發生挫折便會失去方向。就好像機械缺了燃料和潤滑油,就不能動了。
什么是企業的正確哲學?企業若把賺錢作為經營思想,這個企業保證不會長久安定與成長。把企業作為"私產"來經營,這個經營哲學也是不對的;誰會保證第二代或第三代人不出個惡妻孽子、低能子孫?
企業的存續是對社會有貢獻才會萬代長青,把企業看做公家的事業來經營,經營者就不會以私害公。有了正確的企業經營哲學,難道這家企業還會中途失速(發生故障)嗎?
☆我把公司名稱叫“本田”是我一生最大的遺憾
“本田技研工業公司”和“本田技術研究所”,這兩家公司都是用我的“姓”取名,這樣的做法是我一生感到后悔不及的愚舉,于今覺得非常遺憾。
為什么呢?這違背了我的哲學。我一直認為公司是大眾的公司,是天下人的“公器”,并非我一人的公司,不能把公司作為"私器"。因為公司用我的"姓"取名,便會引起誤會,大家會認為我把公司"私物化",是一個獨裁的經營者。實際上,我連我的兒子都不讓他進入公司做事,要他自己去開一家叫"無限"的公司。并且,我在十幾年前已把本田技研工業和本田技術交給別人去經營,現在的社長叫久米,前任社長叫河島,這兩位社長都不姓本田。
有一次,鈴鹿市長要求我把鈴鹿市改名為本田市,他所持的理由是:本田技研在鈴鹿市有大型的鈴鹿賽車場,又有幾家鈴鹿工廠,幾乎全市的市民都靠本田吃飯,因為市民的一半以上都是本田的員工與家屬。豐田汽車的根據地叫豐田市,日立制作的發祥地叫日立市,那么本田技研所在地鈴鹿市也應該改名叫本田市才對。鈴鹿市長的建議,初聽之下很有道理,可是卻被我拒絕了,因為這是違背我的哲學的。我已經為公司的取名感到后悔,不能再犯一次錯誤,否則我會死無葬身之地了。
posted on 2010-02-08 12:55
AndyFish 閱讀(135)
評論(0) 編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