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bn8ez"></rt>
<label id="bn8ez"></label>

  • <span id="bn8ez"></span>

    <label id="bn8ez"><meter id="bn8ez"></meter></label>

    2011年8月16日

    文件下載在windows跟linux及不同瀏覽器下的處理(中文名亂碼)

    在進行文件下載時liunx下出現(xiàn)中文文件名亂碼,windows下卻沒有.可能是不同操作系統(tǒng)的編碼方式不同?(含糊不清的說法),用
    Properties initProp = new Properties(System.getProperties());
    System.out.println(prop.getProperty("file.encoding"));能得到編碼方式都是UTF-8
    后來發(fā)現(xiàn)用
    fileName  = new String(fileName.getBytes("UTF-8"), "iso-8859-1");不管linux還是windows 下用火狐都是顯示正常的,IE下卻顯示亂碼,所以問題出在瀏覽器,得在程序中加入判斷(分別處理firefox跟Ie):
    //判斷是否是使用IE的方法
    String userAgent = request.getHeader("User-Agent");
    boolean isIE = false;
    //userAgent.toLowerCase().indexOf("msie")
    if(userAgent.indexOf("MSIE") > 0){
    isIE = true;
    }
    if(isIE){
    fileName  = new String(fileName.getBytes("gb2312"), "iso-8859-1");
    }else{
    fileName  = new String(fileName.getBytes("UTF-8"), "iso-8859-1");
    }

    posted @ 2011-08-16 15:43 smallfa 閱讀(1117) | 評論 (1)編輯 收藏

    2011年8月12日

    mysql 常用命令

     mysql -u root -p

    posted @ 2011-08-12 04:36 smallfa 閱讀(279) | 評論 (0)編輯 收藏

    2011年7月17日

    tomcat bad version number in class file 的解決方法

    一個同學前幾天遇到一個問題,今天我試著看了一下。

    項目沒有錯誤,在項目部署到tomcat后,tomcat啟動時報錯:

    java.lang.UnsupportedClassVersionError: Bad version number in .class file 。。。

    這個問題我原來遇到過,原因應該是編譯java時生成的class文件,在運行時用到的JRE和class文件版本不一致造成的。

    1 如果是一般的java程序:

    可以在MyEclipse中修改JRE的路徑和版本。在Window->Preferences中,打開如下位置,就可修改JRE:


    修改完之后,最好重新編譯一下,選Project->Clean... 選項,然后選擇是所有的項目都要重新編譯,還是只重新編譯指定的項目,然后就應該沒問題了。

    今天一開始我也是這么做的,但是還是報錯,在網(wǎng)上搜了一下之后,因為這是Web項目,程序當然是在Tomcat上運行的,所以我們這么改當然不行。

    2 如果是Web 程序

    就要修改Tomcat運行時的JDK環(huán)境了,如下圖:

    把JDK的路徑和之前Installed JRE的設置成一樣的,這個問題就解決了!(雖然這里面設置的是JDK的路徑,但是我覺得其實就是在設置JRE的路徑,因為java程序運行的時候需要的 是JRE,而不是JDK。我們裝JDK的時候,一般都裝了2個JRE,一個是JDK里面的JRE,還有一個和JDK平級的JRE,剛才我上網(wǎng)查了一下,這 兩個JRE的區(qū)別不大,大家也可以去查一下,每次都可以選擇任何一個JRE,但是之后配置的吆喝前面的一致。)

    如果不清楚JDK和JRE的關系的,可以上網(wǎng)查一下。

    一般情況下,我們運行別人的程序可能會遇到這個問題。

    再做個小小的延伸。。

    這個項目編譯并沒有報錯,如果我們導入別人的項目之后,出現(xiàn)了很多錯誤,那就是JDK版本的問題了,可以在這里修改:



    可以選擇1.3,1.4,5.0,6.0.

    轉 http://apps.hi.baidu.com/share/detail/1776104

    posted @ 2011-07-17 13:22 smallfa 閱讀(373) | 評論 (0)編輯 收藏

    2010年12月6日

    LINUX基本操作命令

    http://mayuqi827.javaeye.com/blog/804409
    LINUX基本操作命令

    基本操作命令
    ----------------------------------------------------------------------
    ----------------------------------------------------------------------
    ls #以默認方式顯示當前目錄文件列表
    ls –a #顯示所有文件包括隱藏文件
    ls –l #顯示文件屬性,包括大小,日期,符號連接,是否可讀寫及是否可執(zhí)行
    ls --color=never *.so > obj #不顯示文字顏色,將所有so文件記錄到obj文件中

    ----------------------------------------------------------------------
    cd dir #切換到當前目錄下的dir目錄
    cd / #切換到根目錄
    cd .. #切換到到上一級目錄
    cd ../.. #切換到上二級目錄
    cd ~ #切換到用戶目錄,比如是root用戶,則切換到/root下

    ----------------------------------------------------------------------
    rm file #刪除某一個文件
    rm -fr dir #刪除當前目錄下叫dir的整個目錄

    ----------------------------------------------------------------------
    cp source target #將文件source 復制為 target
    cp /root/source . #將/root下的文件source復制到當前目錄
    cp –av soure_dir target_dir #將整個目錄復制,兩目錄完全一樣
    cp –fr source_dir target_dir #將整個目錄復制,并且是以非鏈接方式復制,當source目錄帶有符號鏈接時,兩個目錄不相同

    ----------------------------------------------------------------------
    mv source target #將文件source更名為target

    ----------------------------------------------------------------------
    diff dir1 dir2 #比較目錄1與目錄2的文件列表是否相同,但不比較文件的實際內容,不同則列出
    diff file1 file2 #比較文件1與文件2的內容是否相同,如果是文本格式的文件,則將不相同的內容顯示,如果是二進制代碼則只表示兩個文件是不同的
    comm file1 file2 #比較文件,顯示兩個文件不相同的內容

    ----------------------------------------------------------------------
    echo message #顯示一串字符
    echo "message message2" #顯示不連續(xù)的字符串
    cat:
    cat file #顯示文件的內容,和DOS的type相同
    cat file | more #顯示文件的內容并傳輸?shù)絤ore程序實現(xiàn)分頁顯示,使用命令less file可實現(xiàn)相同的功能
    more #分頁命令,一般通過管道將內容傳給它,如ls | more

    ----------------------------------------------------------------------
    export LC_ALL=zh_CN.GB2312 #將環(huán)境變量LC_ALL的值設為zh_CN.GB2312
    export DISPLAY=0:0 #通過該設置,當前字符終端下運行的圖形程序可直接運行于Xserver
    date #顯示當前日期時間
    date -s 20:30:30 #設置系統(tǒng)時間為20:30:30
    date -s 2002-3-5 #設置系統(tǒng)時期為2003-3-5
    clock –r #對系統(tǒng)Bios中讀取時間參數(shù)
    clock –w #將系統(tǒng)時間(如由date設置的時間)寫入Bios

    ----------------------------------------------------------------------
    eject #umout掉CDROM并將光碟彈出,但cdrom不能處于busy的狀態(tài),否則無效

    ----------------------------------------------------------------------
    du #計算當前目錄的容量
    du -sm /root #計算/root目錄的容量并以M為單位
    find -name /path file #在/path目錄下查找看是否有文件file
    grep -ir “chars” #在當前目錄的所有文件查找字串chars,并忽略大小寫,-i為大小寫,-r為下一級目錄

    ----------------------------------------------------------------------
    vi file #編輯文件file
    vi 原基本使用及命令:
    輸入命令的方式為先按ctrl+c, 然后輸入:x(退出),:x!(退出并保存) :w(寫入文件),:w!(不詢問方式寫入文件), :r file(讀文件file) ,:%s/oldchars/newchars/g(將所有字串oldchars換成newchars) 這一類的命令進行操作

    ----------------------------------------------------------------------
    man ls #讀取關于ls命令的幫助
    man ls | grep color #讀取關于ls命令的幫助并通過grep程序在其中查找color字串

    ----------------------------------------------------------------------
    startx #運行Linux圖形有環(huán)境
    Xfree86 #只運行X圖形server

    ----------------------------------------------------------------------
    reboot #重新啟動計算機
    halt #關閉計算機
    init 0 #關閉所有應用程序和服務,進入純凈的操作環(huán)境
    init 1 #重新啟動應用及服務
    init 6 #重新啟動計算機

    ----------------------------------------------------------------------
    擴展命令
    ----------------------------------------------------------------------
    ----------------------------------------------------------------------
    tar xfzv file.tgz #將文件file.tgz解壓
    tar xfzv file.tgz -C target_path #將文件file.tgz解壓到target_path目錄下
    tar cfzv file.tgz source_path #將文件source_path壓縮為file.tgz
    tar c directory > directory.tar #將目錄directory打包成不壓縮的directory.tar
    gzip directory.tar #將覆蓋原文件生成壓縮的 directory.tar.gz
    gunzip directory.tar.gz #覆蓋原文件解壓生成不壓縮的 directory.tar。
    tar xf directory.tar #可將不壓縮的文件解包

    ----------------------------------------------------------------------
    dmesg #顯示kernle啟動及驅動裝載信息
    uname #顯示操作系統(tǒng)的類型
    uname -R #顯示操作系統(tǒng)內核的version

    ----------------------------------------------------------------------
    strings file 顯示file文件中的ASCII字符內容

    ----------------------------------------------------------------------
    rpm -ihv program.rpm #安裝程序program并顯示安裝進程
    rpm2targz program.rpm program.tgz #將rpm格式的文件轉換成tarball格式

    ----------------------------------------------------------------------
    su root #切換到超級用戶
    sulogin /dev/tty4 #在tty4即alt+F4終端等待用戶登陸或直接登陸開啟一個shell
    chmod a+x file #將file文件設置為可執(zhí)行,腳本類文件一定要這樣設置一個,否則得用bash file才能執(zhí)行
    chmod 666 file #將文件file設置為可讀寫
    chown user /dir #將/dir目錄設置為user所有

    ----------------------------------------------------------------------
    mknod /dev/hda1 b 3 1 #創(chuàng)建塊設備hda1,主設備號為3,從設備號為1,即master硬盤的的第一個分區(qū)
    mknod /dev/tty1 c 4 1 #創(chuàng)建字符設備tty1,主設備號為4,眾設備號為1,即第一個tty終端

    ----------------------------------------------------------------------
    touch /tmp/running #在/tmp下創(chuàng)建一個臨時文件running,重新啟動后消失

    ----------------------------------------------------------------------
    sleep 9 #系統(tǒng)掛起9秒鐘的時間

    ----------------------------------------------------------------------
    lpd stop 或 cups stop #停止打印服務程序
    lpd start 或 cups start #啟動打印服務程序
    lpd restart 或 cups restart #重新啟動打印服務程序
    lpr file.txt #打印文件file.txt

    ----------------------------------------------------------------------
    fdisk /dev/hda #就像執(zhí)行了dos的fdisk一樣
    cfdisk /dev/hda #比fdisk界面稍為友好些
    mount -t ext2 /dev/hda1 /mnt #把/dev/hda1裝載到 /mnt目錄
    df #顯示文件系統(tǒng)裝載的相關信息
    mount -t iso9660 /dev/cdrom /mnt/cdrom #將光驅加載到/mnt/cdrom目錄
    mount-t smb //192.168.1.5/sharedir /mnt -o username=tomlinux,password=tomlinux #將windows的的共享目錄加載到/mnt/smb目錄,用戶名及密碼均為tomlinux
    mount -t nfs 192.168.1.1:/sharedir /mnt #將nfs服務的共享目錄sharedir加載到/mnt/nfs目錄
    umount /mnt #將/mnt目錄卸載,/mnt目錄必須處于空閑狀態(tài)
    umount /dev/hda1 #將/dev/hda1設備卸載,設備必須處于空親狀態(tài)
    sync #將cache中的內容與磁盤同步,在Linux中復制文件,一般要系統(tǒng)空閑才去寫文件
    e2fsck /dev/hda1 #檢查/dev/hda1是否有文件系統(tǒng)錯誤,提示修復方式
    e2fsck -p /dev/hda1#檢查/dev/hda1是否有錯誤,如果有則自動修復
    e2fsck -y /dev/hda1#檢查錯誤,所有提問均于yes方式執(zhí)行
    e2fsck -c /dev/hda1#檢查磁盤是否有壞區(qū)
    mkfs /dev/hda1 #格式化/dev/hda1為ext2格式
    mkfs.minix /dev/hda1 #格式化/dev/hda1為minix格式文件系統(tǒng)
    mfks /dev/hda9 #格工化/dev/hda9為Linux swap格式
    swapon /dev/hda9 #將swap分區(qū)裝載當作內存來用
    swapoff /dev/hda9 #將swap分區(qū)卸載

    ----------------------------------------------------------------------
    lilo #運行l(wèi)ilo程序,程序自動查找/etc/lilo.conf并按該配置生效
    lilo -C /root/lilo.conf #lilo程序按/root/lilo.conf配置生效
    grub #在Linux shell狀態(tài)下運行boot loader設置程序
    grub-install #安裝grub磁盤引導程序,成功后升級內核無須像lilo一樣要重新啟動系統(tǒng),只需修改/etc/grub.conf即可實現(xiàn)新引導配置
    rdev bzImage #顯示kernel的根分區(qū)信息
    rdev bzImage /dev/hda1 #將kernel的根分區(qū)設置為/dev/hda1,這在沒有l(wèi)ilo等引導程序的系統(tǒng)中非常重要.

    ----------------------------------------------------------------------
    dd if=/dev/fd0 of=floppy.fd #將軟盤的內容復制成一個鏡像,功能與舊石器時代常用的hd-copy相同
    dd if=/dev/zero of=root.ram bs=1024,count=1024 #生成一個大小為1M的塊設備,可以把它當作硬盤的一個分區(qū)來用
    mkfs root.ram #將塊設備格式化為ext2格式
    dd if=root.ram of=/dev/ram0 #將init.rd格式的root.ram的內容導入內存
    mount /dev/ram0 /mnt #ramdisk /dev/ram0裝載到/mnt 目錄

    ----------------------------------------------------------------------
    gcc hello.c #將hello.c編譯成名為a.out二進制執(zhí)行文件
    gcc hello.c -o hello #將hello.c編譯成名為hello的二進制執(zhí)行文件
    gcc -static -o hello hello.c #將hello.c編譯成名為hello的二進制靜態(tài)執(zhí)行文件
    ldd program #顯示程序所使用了哪些庫
    objcopy -S program #將程序中的符號表及無用的調試信息去掉,可以小很多

    ----------------------------------------------------------------------
    strace netscape #跟蹤程序netscape的執(zhí)行,看調用的庫,環(huán)境變量設置,配置文件,使用的設備,調用的其它應用程序等,在strace下,程序干了什么東東一目了 然。
    ps #顯示當前系統(tǒng)進程信息
    ps –ef #顯示系統(tǒng)所有進程信息
    kill -9 500 #將進程編號為500的程序干掉
    killall -9 netscape #將所有名字為netscape的程序殺死,kill不是萬能的,對僵死的程序則無效。
    top #顯示系統(tǒng)進程的活動情況,按占CPU資源百分比來分
    free #顯示系統(tǒng)內存及swap使用情況
    time program #在program程序結束后,將計算出program運行所使用的時間

    ----------------------------------------------------------------------
    chroot . #將根目錄切換至當前目錄,調試新系統(tǒng)時使用
    chroot /tomlinux #將根目錄切換至/tomlinux目錄
    chroot /tomlinux sbin/init #將根目錄切換至/tomlinux并執(zhí)行sbin/init
    adduser id #增加一個叫id的用戶
    userdel id #增除叫id的用戶
    userlist #顯示已登陸的用戶列表
    passwd id #修改用戶id的密碼
    passwd -d root #將root用戶的密碼刪除
    chown id /work #指定/work目錄為id用戶所擁有

    ----------------------------------------------------------------------
    ifconfig eth0 192.168.1.1 netmask 255.255.255.0 #設置網(wǎng)卡1的地址192.168.1.1,掩碼為255.255.255.0,不寫netmask參數(shù)則默認為255.255.255.0
    ifconfig eth0:1 192.168.1.2 #捆綁網(wǎng)卡1的第二個地址為192.168.1.2
    ifconfig eth0:x 192.168.1.x #捆綁網(wǎng)卡1的第二個地址為192.168.1.x
    ifconfig down eth1 #關閉第二塊網(wǎng)卡,使其停止工作
    hostname -F tomlinux.com #將主機名設置為tomlinux.com
    route #顯示當前路由設置情況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1 metric 1 #設置192.168.1.1為默認的路由
    route del default #將默認的路由刪除
    dhcp #啟動dhcp服務
    dhclient #啟動dhcp終端并自動獲取IP地址
    ping 163.com #測試與163.com的連接
    ping 202.96.128.68 #測試與IP 202。96.128.68的連接

    ----------------------------------------------------------------------
    probe rtl8139 #檢查驅動程序rtl8139.o是否正常工作
    lsmod #顯示已裝載的驅動程序
    insmod rtl8139.o #裝載驅動程序rtl8139.o
    insmod sb.o io=0x280 irq=7 dma=3 dma16=7 mpu_io=330 #裝載驅動程序并設置相關的irq,dma參數(shù)
    rmmod rtl8139 #刪除名為rtl8139的驅動模塊
    gpm -k #停止字符狀態(tài)下的mouse服務
    gpm -t ps2 #在字符狀態(tài)下以ps2類型啟動mouse的服務

    ----------------------------------------------------------------------
    telnet 192.168.1.1 #登陸IP為192.168.1.1的telnet服務器
    telnet iserver.com #登陸域名為iserver.com的telnet服務器
    ftp 192.168.1.1 或 ftp iserver.com #登陸到ftp服務

    posted @ 2010-12-06 00:31 smallfa 閱讀(342) | 評論 (0)編輯 收藏

    2010年11月30日

    tomcat 配置-部署 conf-deploy

    1tomcat 部署網(wǎng)站 去掉端口號和項目名稱

    去除端口號     conf-->server.xml中查找原始的端口號(如8080),修改為80后,即可在訪問時不用輸入端口號。不過要注意防止其它程序占用80端口。

    項目名稱  server.xml     <Context path="/myapp"  reloadable="true"  docBase="D:"myapp"  workDir="D:"myapp"work"/>

     



    2 TOMCAT 如何配置多端口


    1.修改端口:
    在Tomcat的安裝目錄下的"conf目錄下,打開server.xml,
    找到
    <Connector port="8080" protocol="HTTP/1.1"
    connectionTimeout="20000"
    redirectPort="8443"/>
    將8080改為你想要的端口8081

    2.映射路徑:
    還是在server.xml配置文件中,
    在</host>這個結束標簽之前加上如下的配置信息:
    <Context
    path="/myapp"
    reloadable="true"
    docBase="e:"myApp" />

    3.添加端口:
    在server.xml中添加以下:
    <Connector port="65535" protocol="HTTP/1.1"
    connectionTimeout="20000" />
    Tomcat的端口號最大到65535.

    4.上面的端口對于原來Tomcat中的其他Web應用也可以使用,
    下面是獨立的,只有你的e:"myApp中的Web應用可用,
    也就是在server.xml中的</Service>下另外建立一個Service:

    <Service name="test">
    <Connector port="65535" protocol="HTTP/1.1"
    connectionTimeout="20000" />
    <Engine name="myengine" defaultHost="myhost">
    <Realm className="org.apache.catalina.realm.UserDatabaseRealm"
    resourceName="UserDatabase"/>

    <Host name="myhost" appBase="e:"myApp"
    unpackWARs="true" autoDeploy="true"
    xmlValidation="false" xmlNamespaceAware="false">
    </Host>
    </Engine>
    </Service>


    另外:
    1818189端口?有這么多位嗎?
    我印象中端口號范圍是0~65535,怎么還有這么多位的端口?
    http://ttov.blog.163.com/blog/static/3822715201072692912584/

    posted @ 2010-11-30 17:50 smallfa 閱讀(1748) | 評論 (0)編輯 收藏

    2010年11月22日

    VMware 下redhat linux 9使用NAT共享主機IP上網(wǎng)


    1、安裝VMware workstation。

    2、安裝guest系統(tǒng),這里我安裝的Red Hat Linux9,安裝過程中確保網(wǎng)絡連接選擇的是NAT方式,當然可以在安裝完后進行修改。

     

    3、到windows XP 中,查看所有的網(wǎng)絡連接,你應該發(fā)現(xiàn)除了原有的網(wǎng)卡之外,又多了Vmnet1和Vmnet8。 vmnet1是hostonly的接口,而Vmnet8是就是我們要使用的NAT的網(wǎng)絡接口。

     

    4、在win主機上用ipconfig查看VMnet8的IP地址, 一般是192.168.X.1/255.255.255.0,此時VMnet8的設置應該是自動獲取IP,現(xiàn)在改成靜態(tài)IP,并把此IP直接填入 VMnet8里,不設網(wǎng)關。

     

    5、同時在VM網(wǎng)絡設置里的NAT項中查看VMnet8,一般是 192.168.X.2/255.255.255.0這個地址就是VMnet8,NAT的網(wǎng)關。

     

    6、現(xiàn)在在LINUX下把網(wǎng)卡IP設置成和VMnet8一個網(wǎng)段的 IP(192.168.X.Z/255.255.255.0)

    7、網(wǎng)關設置成剛才查看的那個IP192.168.X.2即可。

     

     

    8、DNS和你host主機的一樣就可以。

     

     

    9、設置完成后,重新啟動linux的網(wǎng)絡服務。

     


     

    Linux命令
    netconfig 設置IP

    ifconfig 查看

    reboot 重啟

    services network restart (重啟網(wǎng)絡)


    http://www.cnblogs.com/hakuci/archive/2008/12/07/1349547.html
    一般情況下,安裝完vmware,不做其他設置,直接使用nat模式就可以與主機共享上網(wǎng)了。但如果你用的是某些精簡版,或者你自己做過修改,那么就照下 面的步驟檢查一遍吧。

    一、先檢查nat是否可用及相關服務是否已經打開。
        首先打開虛擬機的虛擬網(wǎng)絡設置功 能,虛擬機菜單欄——編輯——虛擬網(wǎng)絡設置

    =700) window.open('http://bbs.crsky.com/1236983883/Mon_1004/6_194774_887ae060f330442.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2100')this.height='2100';" border="0">
    圖一
        如果你發(fā)現(xiàn)上面的選項是灰色的,說明你的精簡版沒有這個功能,想辦法換個版本,或者找下載說明,看看是否還 需要裝其他東西。
        在后面的對話框里檢查dhcp和nat服務是否已經打開。

    =700) window.open('http://bbs.crsky.com/1236983883/Mon_1004/6_194774_56d1cfb5e6d2e11.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2100')this.height='2100';" border="0">
    圖二

    =700) window.open('http://bbs.crsky.com/1236983883/Mon_1004/6_194774_da98e19f2ca0e5a.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2100')this.height='2100';" border="0">
    圖三
        如果你在上圖中按下啟動——應用沒有用的話,就要考慮是不是相關服務被禁用了。主機開始菜單——運行—— services.msc檢查相關服務的情況。正確的應該如下:

    =700) window.open('http://bbs.crsky.com/1236983883/Mon_1004/6_194774_b831307582cc66e.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2100')this.height='2100';" border="0">
    圖四

    二、 檢查ics是否有打開,既打開ics又打開nat模式,同時作用,會造成混亂的,必須關閉。(ics就是internet connection share,也就是internent連接共享)

    =700) window.open('http://bbs.crsky.com/1236983883/Mon_1004/6_194774_180e7abade984b8.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2100')this.height='2100';" border="0">
    圖五

    三、 檢查網(wǎng)絡接口模式
    看看虛擬機網(wǎng)卡是不是真的用了nat模式,跟虛擬網(wǎng)絡設置里是不是用了同一個vmnet號,請確保下圖六和圖3中用的是 同一個vmnet號。

    =700) window.open('http://bbs.crsky.com/1236983883/Mon_1004/6_194774_88f83d8b3174401.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2100')this.height='2100';" border="0">
    圖六
    虛擬機7.0以前的版本,nat都默認使用了vmnet8作為nat的默認端口號,但vm7.0就不同了。

    =700) window.open('http://bbs.crsky.com/1236983883/Mon_1004/6_194774_742811ec5a6daf6.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2100')this.height='2100';" border="0">
    圖七
    nat模式用的是vmnet0了,這個時候,保險為妙,虛擬機網(wǎng)卡請使用自定義vmnet0接口。

    四、 開虛擬機系統(tǒng)檢查是否獲取到了ip。檢查ip,網(wǎng)關,dns,是否都正常。

    =700) window.open('http://bbs.crsky.com/1236983883/thumb/Mon_1004/6_194774_724219dda00790b.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2100')this.height='2100';" border="0">
    圖八
    4.1關于出現(xiàn)網(wǎng)絡連接紅叉,“電纜被拔出”。在虛擬機里是不存在電纜的,所以肯定是設置問題。
    4.1.1 檢查圖六“打開電源時連接”的鉤,或者檢查圖八里,右下角的虛擬網(wǎng)卡圖標是否有叉。
    4.1.2 上一條正常的,請安裝一遍vmtools,確保虛擬網(wǎng)卡驅動正常。
    4.1.3 上2條都正常的,還是有問題的,應該是某些系統(tǒng)的問題了。ubuntu的話多點幾次連接看看,redflag的話,本地連接屬性里“連接后在通知區(qū)域顯示 圖標”前的鉤去掉,眼不見心不煩反而可以連上了。


    五、vm7.0還是沒有獲取到ip的,需要把虛擬網(wǎng)絡設置設置為默 認再試一遍。
    將虛擬機里的系統(tǒng)關機,打開虛擬網(wǎng)絡配置,如圖7所示,按下左下角的“resore default”恢復默認設置,在隨后跳出的whql驅動認證里全部選擇“始終安裝此驅動軟件”。

    =700) window.open('http://bbs.crsky.com/1236983883/Mon_1004/6_194774_b329ff341c566c1.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2100')this.height='2100';" border="0">
    圖九
    完 成后,請繼續(xù)檢查前面的檢查項目,再檢查一遍后再打開虛擬機里的系統(tǒng)。

    六、獲取了ip還是無法上網(wǎng)的,有以下的幾種情況。
    6.1 主機是win7或是vista,vmware版本低于6.5.3的,請升級vmware的版本。
         這個問題的癥狀就是能ping通域名,也上不去網(wǎng)。但qq可以上去,這個應該是個兼容問題,請升級vmware版本。

    6.2 使用網(wǎng)絡命令檢查網(wǎng)絡。
        1.ping nat網(wǎng)關,以圖8為利,ping 192.168.47.2
       2.ping 物理主機公網(wǎng)ip或內網(wǎng)真實ip,
        3.可以繼續(xù)ping,公網(wǎng)的isp網(wǎng)關或是內網(wǎng)的路由器ip,最后ping下網(wǎng)站域名。
        如果都能通,而不是6.1的問題,看是不是瀏覽器上設置了錯誤的代理。
        如果dns能解析, 但ping所有外網(wǎng)ip都是丟包的,應該是網(wǎng)關問題,檢查下是否是雙網(wǎng)關,route print檢查下默認網(wǎng)關。
        如果可以ping通所 有ip,ping不通域名,則應該是nat服務器的dns解析出了問題,重新啟動主機(和重啟路由器一樣的道理)或是在虛擬機里直接填公網(wǎng)dns,或者設 置nat,直接將dns直接填到虛擬機nat里(如圖十)。


    =700) window.open('http://bbs.crsky.com/1236983883/thumb/Mon_1004/6_194774_c10769a426e7ab1.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2100')this.height='2100';" border="0">
    http://www.xpxzlt.cn/simple/?t161677.html

    VMware 小問題

    Q:VMware DHCP Service 服務無法啟動 1067 錯誤

    A:打開Virtual Network Editor,選擇 Restore Default

     

    Q:VMware Brige 橋接服務無法啟動 發(fā)生系統(tǒng)錯誤 2 系統(tǒng)找不到指定的文件
    A:替換vmnetbridge.sys vmnetbridge.dll(下載



    posted @ 2010-11-22 00:30 smallfa 閱讀(7558) | 評論 (0)編輯 收藏

    2010年11月5日

    window與Ubuntu虛擬機共享文件夾

    window主機與Ubuntu虛擬機共享文件夾的設置方法:

     打開虛擬機,并開啟Ubuntu。

     在ubuntu的選項卡右擊 --> Settings --> 點擊 Options --> 窗口左側的 Shared Folders --> 右側Folder Sharing的 Always enabled --> 右側 Folders 下面的 Add -->  Next --> Brower --> 在 瀏覽文件夾 中選擇自己想要共享的文件夾(如: E:/linuxshare) --> 確定 --> Enable this share --> Finish 。

    文件夾共享設置完成。

    需要往 Ubuntu上傳什么東西,放在E:/linuxshare 下即可。 linux中的訪問路徑是: /mnt/hgfs/linuxshare

    下面附上截圖。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圖六

    posted @ 2010-11-05 14:33 smallfa 閱讀(2964) | 評論 (4)編輯 收藏

    Ubuntu 10.04 安裝配置指南

    http://www.cnblogs.com/computer/archive/2010/07/21/1781945.html

    posted @ 2010-11-05 14:33 smallfa 閱讀(225) | 評論 (0)編輯 收藏

    Win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圖解)

    http://chenjian977355.blog.163.com/blog/static/5544582010229150190/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先下載最新的Ubuntu9.10版,前幾天剛發(fā)布的



    下載地址:http://www.ubuntu.org.cn/getubuntu/download/



    在下載位置處,選擇“TAIWAN”(中國好像只有臺灣這個選項)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因為覺得光盤安裝比較舒服,所以我選擇了光盤安裝。



    用UltraISO或者其他工具把下載下來的鏡像刻進一張空的CD盤。



    由于偶的小Y從來沒碰過Ubuntu系統(tǒng),所以整個安裝過程最主要的就是對硬盤進行分區(qū)。



    申明:本人安裝時并未想到要來寫教程,部分截圖是9.04版的,但幾乎是一樣的,不一樣處我會指出。



    1.將光盤放進光驅后重啟,按F12,選擇光驅啟動,此時光驅開始狂轉,等一會便出現(xiàn)界面,選擇你看得懂的:簡體中文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2.選擇第一項“試用Ubuntu而不改計算機中的任何內容”,按回車確認,也可以選擇第二項直接安裝ubuntu,安裝步驟與以下演示相相同。(為什么要選擇第一項安裝,因為ubuntu liveCD有個特色,就是可以一臺電腦上用光盤來臨時體驗一下ubutnu的完整系統(tǒng),進入后進也可安裝系統(tǒng))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3.毫無懸念的,光驅又開始狂轉,這下等的時間會稍微長點,一段時間后進入系統(tǒng)。在這里你可以先體驗下這個 系統(tǒng),可以聯(lián)網(wǎng);玩夠了再考慮裝還是不裝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如果裝的話,就點擊桌面的“安裝”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4.出現(xiàn)以下界面,當然用簡體中文,按默認連續(xù)三次Forward(下一步),如圖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5.然后就到了給硬盤分區(qū)了,首先進入到如圖的界面(圖顯示的不是WIN7 ,是XP,這個不重要,只要點擊那個“手動指定分區(qū)(高級)”就行了)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6.注意:以下內容重要!!!!



    我的小Y一共分成了CDEFG,5個區(qū),F(xiàn)盤80G 至今沒用過,所以我打算分出20G來裝Ubuntu。不一定要20G,10G也行,看自身情況。



    選中要改變的分區(qū),點“編輯分區(qū)”(9.10版里好像是叫“新建”,都一樣,就是“刪除分區(qū)”選項之前的那個)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7.出現(xiàn)以下提示,點繼續(xù)將進行硬盤分區(qū),不用擔心,你硬盤里的東西不會丟失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8.分區(qū)完成,以下我們可以看到硬盤多個一個空閑的空間,這就是我們釋放出來安裝ubunbu的空間。選中 空閑的空間再點下面的新的分區(qū)。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9.下面對這個空閑的空間進行分區(qū),首先來分個swap交換空間,這個相當于windows下的虛擬內存,根據(jù)你內存的大小填入,一般填為與內存一樣的大小,我的內存2G,因此以下 也填入2048(也有一種說法是:內存小于1G的此處填2倍,大于1G的就填1G就行,自己看著辦吧),再選擇交換空間按確定。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10.依然選中空閑的空間-新的分區(qū),下面來創(chuàng)建個系統(tǒng)空間,這里我把空閑剩下的全部分配給這個分區(qū),再選 擇Ext3日志文件系 統(tǒng),掛載點選/,再點確定,到這里分區(qū)完成。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11.自定義填寫用戶名和密碼,你也可以選擇自動登錄還是需要密碼以登入(這就是決定是否在開機輸入密 碼),再點下一步,當你密碼設置過短時,考慮到安全ubuntu會提示你是否重新設置,我們不用管它,點繼續(xù)即可。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12.通過下面我們看到兩個分區(qū),格式為swap和ext3,這兩個分區(qū)就是Linux要用到的分區(qū),選中ext3分區(qū)再點下一步就行。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13.接下來提示問你是否導入本機WIN 7系統(tǒng)的文檔到ubuntu下使用,如果你需要就勾上,我一個沒勾,再點下一步。





    14.好了,到這里準備安裝,現(xiàn)在你要做的是拔掉網(wǎng)線(切記,一定要把網(wǎng)線拔掉),用無線網(wǎng)絡的直接把無線開關掰回去先。因為ubuntu在安裝過 程上會自動從官方下載一些更新,由于這個“源"地址設在歐洲,對于我們國內用戶來說下載特級慢,我們還是把更新放在系統(tǒng)安裝后進行操作,下面點擊安裝即 可!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15.以下進行系統(tǒng)安裝中,請不要斷來電腦電源!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17.過了十幾分鐘,系統(tǒng)安裝完成,點現(xiàn)在重啟,此時電腦會彈出光盤,請取出光盤后敲一下回車。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安裝完成,秀下桌面: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


                                    第二部分: 簡單配置


    重啟后首次進入ubuntu的桌面,說明系統(tǒng)已安裝成功,下面我們來對系統(tǒng)進行更 新(這類似于windows下的打補丁), 首先要做的是換源,什么是源?源可以理解為ubuntu系統(tǒng)更新的服務器地 址,之前我們已經說過,ubuntu默認的源是設在歐洲,這對于我們國內來說更新過程十分慢,因此可見換源十分重要,我們把這個源換成離我們較近的地區(qū)來 提高更新速度。先點擊右上角的網(wǎng)絡標識,連上網(wǎng)絡,很簡單的,一看就會。



    1.選擇桌面上方的工具條 依次進入System —— Administration——軟件源 ——wnloag from--other,此時提示輸入密碼(密碼就是你剛才安裝時設置的密碼,以后其它操作會提示都是輸入那個密碼),然后彈出以下窗口,有世界各地區(qū)供 選擇,選擇Tai w再選tw.archive.ubuntu.com這個源(因為Tai w這個源在國內被公認較快),最后點Choose Gerver。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此時,系統(tǒng)會連上“源”更新組件之類的,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2.下載語言包:我們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雖安裝好了,可是菜單卻 大多數(shù)是英文,此是要做的是下載并安裝簡體中文語言包,System —— Administration ——Language Support,此時系統(tǒng)會自動選好漢語,并彈出以下窗口,直接點Install。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3.此時系統(tǒng)正在下載并安裝簡體中文語言包中。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語言安裝完畢后,我們點Close關閉窗口,再選擇桌面右上角的關機按鈕,選擇Restart...重新啟動計算機


    4.重啟后,你能發(fā)現(xiàn)原來英文的菜單已經變?yōu)楹嗴w中文了,說明簡體中文語言包安裝成功。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5.我們發(fā)現(xiàn)桌面空空的,什么都沒有,這時要把平時在windows習慣的幾個圖標調出來,選擇桌面上方的應用程序-- 附件--終端,在終端輸入gconf-editor再按回車后將彈出配置編輯器窗口。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6.通過以下窗口,依次選擇apps—— nautilus—— desktop,從右邊選擇把需要顯示在桌面圖標,勾上即可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7.在桌面右鍵選擇更改桌面背景,進入視覺效果選項卡,默認是關閉好像,然后點擊正常(或拓展),視個人喜好定,不過這個費顯卡的,反正我選擇正常很流 暢。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接著,系統(tǒng)會自動聯(lián)網(wǎng)安裝顯卡驅動程序,裝好后重啟,再次進入該處才能正常開啟視覺效果選項。



    =========================================================================================================


                               第三部分:修改啟動項


    ubuntu安裝后每次開機都是默認進入ubuntu系統(tǒng)的,對于以windows為主的朋友,每次開機都要守在畫面切換到XP啟動,可見十分麻 煩,通過下面,你可以設置讓你的WIN 7系統(tǒng)為第一啟動


       我嘗試像XP一樣打開menu.lst,結果是空白~~~~幾番詢問后才發(fā)現(xiàn)時因為9.10升級為grub2了,于是轉而修改grub.cfg文件。


    1.左上角-應用程序-附件-終端,輸入sudo chmod +w /boot/grub/grub.cfg    將grub.cfg設為可寫狀態(tài)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2.提示輸入密碼:輸入你設的開機密碼,此處輸入密碼不可見,密碼輸入后直接回車,然后輸入sudo gedit /boot/grub/grub.cfg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3.編輯grub.cfg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4.自習查看,里面有好幾段以


    ###BEGIN**************###開頭


    ###END****************###結尾    的代碼


    5.將含有WIN 7那段代碼剪切至圖中位置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6.確認下圖的那段代碼值=0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7.保存后退出。


    8.一切順利的話,重啟的菜單項將是這樣的(高亮顯示的即為WIN 7)


    WIN 7下光盤安裝Ubuntu9.10,簡單配置并修改啟動項~ - 燈火欄柵 - 一角博客

    注意:如果是XP系統(tǒng),則第一第二部分通用,要調整啟動順序的話


    打開終端(應用程序——>附件——>終端),輸入sudo gedit /boot/grub/menu.lst,敲下回車,這時要求輸入password,輸入登錄系統(tǒng)的密碼,在終端里不能顯示輸入的密碼,這是正常的,輸入 后回車打開編輯窗口。


    在其中找到XP的代碼,把它剪切到最前頭就行了~~~~~



    posted @ 2010-11-05 00:11 smallfa 閱讀(1779) | 評論 (1)編輯 收藏

    2010年9月8日

    Communications link failure

    Communications link failure,The last packet successfully received from the server was *** millisecond ago.The last packet successfully sent to the server was *** millisecond ago。

    最近做測試,發(fā)現(xiàn)Mysql 過一段時間會無法連接,導致數(shù)據(jù)庫數(shù)據(jù)不一至,極其郁悶。

    下面是轉一哥門的

    使用Connector/J連接MySQL數(shù)據(jù)庫,程序運行較長時間后就會報以下錯誤:

    Communications link failure,The last packet successfully received from the server was *** millisecond ago.The last packet successfully sent to the server was ***  millisecond ago。

    其中錯誤還會提示你修改wait_timeout或是使用Connector/J的autoReconnect屬性避免該錯誤。

    后來查了一些資料,才發(fā)現(xiàn)遇到這個問題的人還真不少,大部分都是使用連接池方式時才會出現(xiàn)這個問題,短連接應該很難出現(xiàn)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的原因:

    MySQL服務器默認的“wait_timeout”是28800秒即8小時,意味著如果一個連接的空閑時間超過8個小時,MySQL將自動斷開該連接,而連接池卻認為該連接還是有效的(因為并未校驗連接的有效性),當應用申請使用該連接時,就會導致上面的報錯。

    1.按照錯誤的提示,可以在JDBC URL中使用autoReconnect屬性,實際測試時使用了autoReconnect=true& failOverReadOnly=false,不過并未起作用,使用的是5.1版本,可能真像網(wǎng)上所說的只對4之前的版本有效。

    2.沒辦法,只能修改MySQL的參數(shù)了,wait_timeout最大為31536000即1年,在my.cnf中加入:

    [mysqld]

    wait_timeout=31536000

    interactive_timeout=31536000

    重啟生效,需要同時修改這兩個參數(shù)。


    本文來自CSDN博客,轉載請標明出處:http://blog.csdn.net/cau99/archive/2009/12/11/4987760.aspx

    posted @ 2010-09-08 09:29 smallfa 閱讀(2283) | 評論 (0)編輯 收藏

    僅列出標題  下一頁
    <2025年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導航

    統(tǒng)計

    公告

    smallfa
    博客園
    C++博客
    博客生活
    Blogjava
    足球博客
    微博
    Redsaga

    常用鏈接

    留言簿(2)

    隨筆分類

    隨筆檔案

    文章分類

    文章檔案

    相冊

    Ajax

    Blogs

    DB

    java

    Open source

    ORM

    Tools/Help

    vedio Tech

    搜索

    最新評論

    閱讀排行榜

    評論排行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专区电影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日本免费A级毛一片| 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 女人18毛片水最多免费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免费| 亚洲乱码日产一区三区| 老司机在线免费视频| 日亚毛片免费乱码不卡一区| 久久亚洲春色中文字幕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免费的黄网站 |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爱| 成年网站免费视频A在线双飞| 人妻仑乱A级毛片免费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小说 | 免费无码又爽又高潮视频| www免费黄色网|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欧美精品午睡沙发|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麻豆高清免费国产一区|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 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页色| 国产亚洲欧洲精品| 免费久久精品国产片香蕉| 久久ww精品w免费人成| 日韩免费码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A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久久久| 亚洲免费视频播放|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强| 青草青草视频2免费观看| youjizz亚洲| 亚洲欧洲日韩不卡| 亚洲女久久久噜噜噜熟女| 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aa级一级天堂片免费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免费| 最近免费字幕中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