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筆試題:計算字符串“010111001100....”中‘0’和‘1’連續出現的次數。
#include<iostream>;
void main() {
???char *charArray="01000111100011100111100001";
???int max[2]?? ?={0,0};
???int count[2]? ={0,0};
? while(*charArray){
??????
? int?? index???? =*charArray-'0';
? count[index]++;
??count[index^1] =0;
? if(count[index]>max[index])
?????? ?max[index]=count[index];
? charArray++;
? }
?
?std:cout<<"Max times of 0 is"<<max[0]<<std:endl;
?std:cout<<"Max times of 1 is"<<max[1]<<std:endl;
}
//~:end the codes
程序代碼的藝術化,呵呵
posted @
2006-09-26 03:57 murainwood 閱讀(363)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自己想的一道題,算是30%原創吧?
String a=new String("Hello");
? a+="World";
?問:a的內容最后是什么?
???????? 這兩個語句,共生成了幾個Java對象?
簡單不?看樣子非常簡單吧,呵呵。
第一問:a(確切地說a引用的內容)是HelloWorld
?
第二問: 兩個語句,一共生成了幾個對象?
????看第一個語句,說實話,用這種方式初始化String,實在是代碼垃圾。這先不管啦。這個語句是老生長談,一個或兩個對象。
??? 為何?第一次執行時創建了二個, 一個為字面量"Hello"(它本身是一個String對象), 一個為new String("Hello")(它是通過new創建的, 功能上和字面量"foo"完全一樣, 但卻是另一個對象).
第二次執行時, 只創建一個, 即new String("Hello"), 這是因為: "Hello"作為String字面量, 是存在于String Pool里面的, 第二次使用它時, 直接指向原有的String, 而不再創建新的String; 但new String("Hello")卻每執行一次都創建一個新的,完全一樣的String對象.
???第二個語句呢?
???? 3個對象。
???? 首先是“World”,毋庸質疑。
???? 那么然后呢?注意了,String是final類,不可改變。平時我們寫Java會有個錯覺,stringA+stringB就以為是前者尾巴接上后者腦袋。的確,在C/C++里就是如此。一點兒錯都沒有。
??? 但是Java不是,Java設計者為了更多方面的考慮,他們把String設計成了final。
??? 看一下JVM匯編指令吧
? 0:?aload_0
?? 1:?invokespecial?#1; //Method java/lang/Object."<init>":()V
?? 4:?return
static void inti();
? Code:
?? 0:?new?#2; //class java/lang/String
?? 3:?dup
?? 4:?ldc?#3; //String Hello
?? 6:?invokespecial?#4; //Method java/lang/String."<init>":(Ljava/lang/String;)V
?? 9:?astore_0
?? 10:?new?#5; //class java/lang/StringBuilder
?? 13:?dup
?? 14:?invokespecial?#6; //Method java/lang/StringBuilder."<init>":()V
?? 17:?aload_0
?? 18:?invokevirtual?#7; //Method java/lang/StringBuilder.append:(Ljava/lang/String;)Ljava/lang/StringBuilder;
?? 21:?ldc?#3; //String Hello
?? 23:?invokevirtual?#7; //Method java/lang/StringBuilder.append:(Ljava/lang/String;)Ljava/lang/StringBuilder;
?? 26:?invokevirtual?#8; //Method java/lang/StringBuilder.toString:()Ljava/lang/String;
?? 29:?astore_0
?? 30:?return
}
仔細看一下我做的標記,JVM給我們生成了一個StringBuilder類。(我用的是JDK5,舊版本是StringBuffer類,單單這一點小改動就能讓Java的速度提高很多)。讓后用append方法載入Hello和World兩個String的引用(明確地說轉化成字符數組)。
當載入完成后,StringBuilder實例調用toString,生成一個新的String實例(暫時稱為TempString)。
?最后把引用a指向TempString
總結:兩句語句總共生成了4個或5個Java類實例
PS:Java中沒有指針實在是太不方便了。特別是在操作原始數據類型的時候。個人認為Java應該在這點上學學C#。指針不是洪水猛獸,對優秀程序員而言,指針是編程中的一種享受。
??????? 希望“海豚”(Java7)能出現指針吧---很不現實,還是等開源后的Java版本吧
posted @
2006-08-14 03:18 murainwood 閱讀(508) |
評論 (4) |
編輯 收藏
下學期會有找工作這類麻煩的事情,不過不管怎么說,還是以好好學習為主吧。
?1.學一種操作系統,Solaris,FreeBSD,Linux三者選一,至少達到熟練使用的程度。
?2.繼續學習Java,鞏固深入Java基礎,JVM,反射,JNI,JDBC,
?3.學會一種Web框架,一種數據庫持久框架
?4.放棄C++,復習鞏固深入C
posted @
2006-08-11 14:49 murainwood 閱讀(196)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Stack 和Heap的差別,上次華為研究生筆試題就考過。C語言的我很清楚:
?Stack: automatic variables within functions
? Heap: global variables (storage class external), and static variables
簡而言之,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是函數變量的空間,后者是程序變量的空間
另外,Stack上分配內存是安全的。而Heap上分配內存則沒那么爽了。調用malloc分配內存,是在Heap上開辟空間。一定要注意釋放。否則老是memory leak
?
昨天有人問我JVM中的Stack和Heap的差別,當時心不在焉地照搬C語言敷衍了事。
中午起床,沒事閑著看帖子。無意中想起這個問題,在Google搜索了一番。發現昨天的回答出了問題:
“?It is useful to know that these two different kinds of memory exist in Java. Stack memory is the program's memory, and heap memory resides outside of the program.”
Stack是程序內存,Heap內存存在于程序之外。這樣子看起來和C語言中地Heap有些像誒(C語言中的Heap也是在mian()之外的)。再仔細看看
Stack memory stores primitive types and the addresses of objects. The object values are stored in heap memory.
類實例存在于Heap。類實例的的指針在Stack中存放。難怪JVM沒有text segment ,在Stack就囊括了text segment。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為了實現Java的垃圾回收機制。任何的類對象實例都在Heap中,在Stack中有它們的引用。當所以的線程都不在需要某個引用時,JVM的那個資源回收線程就會把該實例從Heap當中清楚掉。
文章告訴我,回收線程要做全局的檢測來確定某個實例是否已經“無用”了。這樣子,我們可以在代碼上做些工作,來給回收線程加速。
Test t = new Test();
?t.someAction();
?// all done
?t = null;
實例t不再有用時,就把他置為null,告訴JVM:你不用在Stack和Heap之間自己校驗啦,我已經做好了標記,放心回收吧。
小結:Stack: Primitive data types(primitive types), the addresses of objects(=references).
??????????????????????? Heap:? objects.
前者:基本類型和實例地址(引用),后者:類實例
posted @
2006-07-31 16:28 murainwood 閱讀(743) |
評論 (2) |
編輯 收藏
這是家執著的公司,在我心目中,她遠比“特立獨行”的蘋果要偉大得多?,F在的蘋果,是一名衣著怪異的流行歌手,在舞臺上耍cool。那么Sun,就是名失意的求道者。
祝Sun一路走好,一個承載著計算機業先賢們夢想的公司。
posted @
2006-07-31 15:44 murainwood 閱讀(177)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 發發牢騷,自從課設做了SWT /JFace的客戶端應用軟件,感覺超好。優美的代碼,清晰的結構,典雅的布局,簡潔的事件機制,SWT太迷人啦。不愧為IBM的杰作,Java桌面開發的新貴??上Ь褪菦]人用。不就是多了和平臺相關的dll文件和幾個Jar資源包嘛,批處理寫得熟溜得人才不嫌麻煩呢,咯咯。
?? Swing嘛,怎么說你好呢,你得結構是很清晰,論MVC的分離性,確實我覺得比SWT做得優秀些??墒悄闳唛L的代碼,麻煩的事件相應機制,有些讓人不習慣的布局,特別是奇怪的界面....不是偶說你,偶不想理你啦。
?
?? Java的GUI程序本來,我本來就不打算深究。精通一個SWT,了解一個Swing就夠啦
? 扯上個無關的,MFC,我越了解你就越討厭你,越明白你就越惡心你。還好,當初沒有誤入歧途,把你當成寶貝(反正我估計基本不做桌面軟件,^_^)
posted @
2006-07-31 06:12 murainwood 閱讀(782)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沒事可干,花了半小時做完了3到意法半導體的筆試題。C語言,極簡單的算法罷了,全是記事本敲,然后g++編譯。
溫習C語言還是很必要滴?;膹U了好久,我一直喜歡用C語言的底層思維來考慮Java,Java沒有“指針”,我是一直很不爽的。
? 意法半導體好歹也是家不錯的公司???出的C語言算法題目怎么連華為的都不如?不過上次參加學院華為那個筆試,人家是特招研究生的。俺混進去給人做參考,感覺非常不錯。可惜最后沒留下個假名,手機號碼也沒寫,唉...
? 最丟人的還是那次法國湯姆遜,連OSI七層網絡都忘了。好好吸取教訓
posted @
2006-07-31 06:01 murainwood 閱讀(253)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 項目第二階段,管理客戶端和管理服務器。架構C/S,技術RMI
??? 今天上午做了一個簡單的測試系統,用來測試前兩天所編寫的構件:寫了一遠程服務器,一個命令行客戶端。OK,編譯時也沒出錯。
??? 然而運行起來,可怕的事情發生了:先前寫的實體類無法傳送給客戶端。程序拋出了異常。仔細觀察,發現是產生了對象無法序列化的IO異常。
??? RMI底層通過TCP協議進行通訊,ObjectInputStream和ObjectOutputStream來負責對象的輸入和輸出。實在是不明白,以前做RMI系統實驗的時候,根本沒遇到這種序列化異常:傳String就傳String,傳Vector就傳Vector。
?? 猜想應該是我寫的那些類無法序列化的緣故。參考了API文檔,發現這個東西:MarshalledObject,可以對其構造方法的對象進行序列化(說穿了就是變成字節流)。
? 迅速改造了測試程序,OK,能穿對象了。但是.....序列化以后無法反序列化!天,類對象實例全部變成了組毫無意義的字節數組。
? 應該有其他的辦法,SUN的Java文檔實在不能和MSDN相比,太過于簡單啦。
? 經過3個小時的資料查閱和測試,終于找到了種正確而且異常簡單的方法:對先前的代碼進行簡單的重構:讓他們統統實現java.io.Serializable接口。只改一行代碼,全部解決!
? ^_^
posted @
2006-07-24 14:44 murainwood 閱讀(278)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這么多年來一直喜歡著那個女孩。我們是很好的朋友。喜歡她的樣子,她的笑容,她的性格和她的言談。
這么多年,似乎也喜歡過其他的人,然而就像煙霧一樣,或長或短的時間里,慢慢消散。仿佛只留下淺淺的痕跡
就這樣一直喜歡著她好了,也許能夠變成永恒
posted @
2006-07-21 22:49 murainwood 閱讀(141)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http://www.apache.org
著名的Apache基金會官網,經??纯春苡惺斋@
http://www.eclipse.orgEclipse基金會官網
http://saloon.javaranch.com翻譯過來叫Java會客廳比較好吧
http://www.matrix.org.cn/不用說了,國內比較好的Java論壇
http://www.csdn.net國內最大的IT開發者站點....太浮躁,很喧囂
http://www.mindview.net/Bruce Eckel的網站,很值得一看
posted @
2006-07-21 20:29 murainwood 閱讀(173)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