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CTIVEPERL在LINUX下的安裝以及PERL2EXE的使用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8-02-20 12:40 我愛佳娃 閱讀(3127)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摘要: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8-02-03 15:06 我愛佳娃 閱讀(531)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摘要: JPA標準+HIBERNATE實現+SPINRG揉和
搭建MAVEN2的內網服務器:設置一個目錄在WEB服務上可以訪問
MYSQL可以被外部機器連接
cannot connect to VM錯誤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8-01-28 23:08 我愛佳娃 閱讀(6417) |
評論 (1) |
編輯 收藏
摘要: “編程的核心是數據結構,而不是算法”,“編程的本質是控制復雜度”,“過早的優化是萬惡之源”,“寧花機器一分,不花程序員一秒”。這些UNIX的設計哲學,非常值得體味。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7-12-05 17:52 我愛佳娃 閱讀(3996) |
評論 (12) |
編輯 收藏
摘要: 用PERL編寫SOAP服務是相當方便的,但是如果用其它語言來訪問它,卻不容易,下面介紹一種不需要WSDL描述就能訪問它的方法。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7-12-05 12:00 我愛佳娃 閱讀(3096)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摘要: 設計不在乎一開始就非常完備,并且考慮到所有情況和變化;設計的精髓在于當某種變化來臨時,能夠重新審視,甚至是調整全部的設計,讓它能夠兼容之后的“同種類”變化,從而使今后再有這樣的變化時,帶來最少量改動。為此目的,哪怕是推翻重來也在所不惜......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7-12-02 17:35 我愛佳娃 閱讀(2239) |
評論 (9) |
編輯 收藏
摘要: 事情開始想的簡單,可開始做發現沒那么容易。本文描述配置LINGO+SPRING+ACTIVEMQ的曲折過程,希望看過的人不要再犯相同錯誤。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7-11-24 15:29 我愛佳娃 閱讀(4037)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摘要: 目前網絡上大多是PHP或者ASP的空間,如果自己想搭建一個基于JAVA的WEB服務器或者自己調試J2EE的服務都不方便。另一方面,大家現在基本上家里都是包月的ADSL,它的上行帶寬有512K,足夠搭建一個自己WEB服務器了。不妨參考下我最近DIY的一臺功耗不足40W的動物機:BT,電驢,路由器,防火墻,WEB服務器,SUBVERSION代碼服務器,APACHE,MYSQL一個都不少!全部配下來RMB1100。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7-11-19 21:47 我愛佳娃 閱讀(4203) |
評論 (8) |
編輯 收藏
(轉)
設我們有一臺計算機,有兩塊網卡,eth0連外網,ip為1.2.3.4;eth1連內網,ip為192.168.0.1.現在需要把發往地址1.2.3.4的81端口的ip包轉發到ip地址192.168.0.2的8180端口,設置如下:
1. iptables -t nat -A PREROUTING -d 1.2.3.4 -p tcp -m tcp --dport 81 -j DNAT --to-destination192.168.0.2:8180
2.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s 192.168.0.0/255.255.0.0 -d 192.168.0.2 -p tcp -m tcp --dport 8180 -j SNAT --to-source 192.168.0.1
真實的傳輸過程如下所示:
假設某客戶機的ip地址為6.7.8.9,它使用本機的1080端口連接1.2.3.4的81端口,發出的ip包源地址為6.7.8.9,源端口為1080,目的地址為1.2.3.4,目的端口為81.
主機1.2.3.4接收到這個包后,根據nat表的第一條規則,將該ip包的目的地址更該為192.168.0.2,目的端口更該為8180,同時在連接跟蹤表中創建一個條目,(可從/proc/net/ip_conntrack文件中看到),然后發送到路由模塊,通過查路由表,確定該ip包應發送到eth1接口.在向eth1接口發送該ip包之前,根據nat表的第二條規則,如果該ip包來自同一子網,則將該ip包的源地址更該為192.168.0.1,同時更新該連接跟蹤表中的相應條目,然后送到eth1接口發出.
此時連接跟蹤表中有一項:
連接進入: src=6.7.8.9 dst=1.2.3.4 sport=1080 dport=81
連接返回: src=192.168.0.2 dst=6.7.8.9 sport=8180 dport=1080
是否使用: use=1
而從192.168.0.2發回的ip包,源端口為8180,目的地址為6.7.8.9,目的端口為1080,主機1.2.3.4的TCP/IP棧接收到該ip包后,由核心查找連接跟蹤表中的連接返回欄目中是否有同樣源和目的地址和端口的匹配項,找到后,根據條目中的記錄將ip包的源地址由192.168.0.2更該為1.2.3.4, 源端口由8180更該為81,保持目的端口號1080不變.這樣服務器的返回包就可以正確的返回發起連接的客戶機,通訊就這樣開始.
還有一點, 在filter表中還應該允許從eth0連接192.168.0.2地址的8180端口:
iptables -A INPUT -d 192.168.0.2 -p tcp -m tcp --dport 8180 -i eth0 -j ACCEPT
posted @
2007-11-18 18:54 我愛佳娃 閱讀(7449)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摘要: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7-11-18 12:20 我愛佳娃 閱讀(1205)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